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改款的传闻一经流出,便迅速在新能源汽车圈掀起热议。作为小米跨界造车的首款力作,它曾凭借超高性价比和领先的智能化体验,创下上市初期等车周期超50周的市场盛况,如今时隔一年半传出改款消息,个人认为其两年一改款的迭代节奏,在当前技术飞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中稍显滞后。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尽管现款车型市场表现依旧强势,2025年度累计销量突破21万辆,9月单月销量19579辆成功超越奥迪A6L,登顶中大型轿车细分市场冠军。但连续两个月销量未能突破2万辆的瓶颈,隐约透露出现款车型在竞品围攻下的竞争力下滑,这也让改款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之所以采用两年一改款的保守策略,核心原因大概率是产能与订单的双重考量。上市初期长达50周的等车周期,暴露出小米汽车产能释放的滞后性,即便到目前,现有订单仍处于持续交付阶段,此时推进改款很可能导致产能压力进一步加剧,影响交付效率。

不过,现款车型的配置短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售价21.59万元的入门标准版为例,400V高压平台在同价位车型普遍搭载800V平台的当下已显落伍,缺失激光雷达导致高阶智驾功能受限,座椅按摩等舒适性配置的缺席也降低了产品竞争力,这些都成为改款必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改款车型,外界普遍期待其能补齐短板,引入800V高压平台提升充电效率,加装激光雷达强化智驾能力,丰富舒适性配置提升驾乘体验。但如何在实现这些升级的同时,维持其核心竞争力的高性价比优势,将是小米汽车面临的关键挑战。
小米SU7的改款决策,既是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也是对自身发展节奏的调整。这种偏保守的迭代策略能否帮助其在激烈竞争中稳住优势?改款车型又能否凭借配置升级重塑市场格局?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下您的看法。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