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奔驰以 24.9 万的起售价推出全新纯电 CLA,这一价格定位引发了消费者群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三叉星辉徽品牌在 20 万元级市场的首次尝试,这款基于 MMA 平台打造的纯电轿跑,携 866 公里续航和 800V 架构等核心配置,将竞争目标直接锁定特斯拉 Model 3 和小米 SU7 等热门车型。奔驰此次 "放低身段" 的定价策略,究竟是市场压力下的被动调整,还是电动化转型的主动布局?这款挂着星辉标的纯电车,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实现突破?
奔驰纯电 CLA 产品基本信息奔驰纯电 CLA 本次共发布三款配置车型,价格覆盖 24.9 万至 29.99 万元区间。其中基础款 24.9 万的定价,较预售价下调 1 万元,打破了奔驰电动车一贯的溢价策略。顶配冠军限量版定价 29.99 万,限量 100 台并配备专属配置和数字元素,意在提升市场关注度。
技术参数方面,新车基于 800V 电气架构开发,搭载 89kWh 三元锂电池组,CLTC 续航里程达 866 公里,百公里电耗低至 10.9kWh。充电性能表现突出,支持最高 320kW 超快充,10 分钟可补充 370 公里续航。动力系统采用单电机后驱布局,最大功率 200kW (272 马力),匹配全球首款专为能效设计的电动两挡变速箱,0-100km/h 加速时间约 6.9 秒,最高车速 200km/h。
设计上,纯电 CLA 融合传统与创新元素。前脸封闭式格栅内嵌 142 颗可独立点亮的星辉,解锁时呈现 "星河流转" 动态效果,贯穿式 LED 灯带连接两侧大灯,灯组内部融入三叉星辉元素。车身尺寸为 4763/1836/1471mm,轴距 2830mm,相比海外版加长 40mm,以满足后排空间需求。溜背造型和无框车门保留了 CLA 系列的运动基因,0.21Cd 的超低风阻系数也为长续航提供了助力。

智能科技配置方面,新车搭载 操作系统,配备 10.25 英寸仪表 + 14 英寸中控屏 + 14 英寸副驾娱乐屏的三联屏组合。语音助手基于豆包 AI 大模型开发,支持 0.2 秒唤醒和 0.8 秒执行,兼容多种方言识别。辅助驾驶系统由奔驰与 Momenta 合作开发,采用 "无图 + 端到端" 架构,高配车型支持城区领航辅助功能,配备 27 个传感器和英伟达 Orin X 芯片,算力达 254TOPS。

安全性能方面,纯电 CLA 标配 11 个安全气囊,车身使用 70% 热成型钢,白车身扭转刚度达 48900N・m/deg。电池安全经过特别优化,通过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指数测评五星认证,官方称即使单个电芯热失控,整车也能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新能源市场竞品对比奔驰纯电 CLA 所处的 25-30 万元价格区间,是当前新能源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这一价位既有特斯拉 Model 3 这样的标杆车型,也有极氪 001、小米 SU7 等新势力代表,还有极星 2 等传统豪华品牌竞品。
特斯拉 Model 3 作为该细分市场的长期领跑者,当前起售价约 23.19 万元,略低于奔驰纯电 CLA。虽然 Model 3 的 CLTC 续航 556 公里不及 CLA 的 866 公里,但特斯拉的品牌溢价、超级充电网络和 FSD 自动驾驶系统仍是其核心优势。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Model 3 的辅助驾驶系统经过多年迭代,实际道路表现较为成熟,这是奔驰需要追赶的地方。

极氪 001 在 10 月推出的新款车型同样搭载 900V 平台,支持 7 分钟完成 10%-80% 补能,充电 5 分钟可增加 256 公里续航,CLTC 最高续航达 810 公里。虽然续航略低于 CLA,但极氪 001 定位中大型猎装轿跑,车身尺寸更大,标配空气悬架和 CCD 电磁减振,配置更为丰富,起售价 26.9 万元,与奔驰纯电 CLA 形成直接竞争。
小米 SU7 自上市以来持续热销,凭借 21.59 万起的定价和丰富配置,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其 Max 版本搭载 101kWh 电池,CLTC 续航 803 公里,双电机四驱版本零百加速仅 2.78 秒。小米在智能座舱和生态互联方面的优势,以及 20 万级的定价策略,对奔驰纯电 CLA 构成不小威胁。
极星 2 作为沃尔沃旗下的纯电品牌,起售价约 25.78 万元,定位豪华纯电轿跑。虽然品牌影响力不及奔驰,但极星 2 在安全性能和环保材料应用上有独特优势,CLTC 续航 565 公里,标配全轮驱动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是追求个性用户的重要选择。
对比来看,奔驰纯电 CLA 在续航里程 (866 公里) 和品牌溢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智能驾驶成熟度和生态互联方面可能不及特斯拉和小米。与极氪 001 相比,CLA 车身尺寸更小,但品牌影响力更强。价格上,24.9 万的起售价虽然低于奔驰以往电动车定价,但相比部分竞品仍有一定差距,需要靠配置和品牌来弥补。
奔驰纯电 CLA 市场竞争力分析奔驰纯电 CLA 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自三叉星辉徽的品牌号召力。在 25-30 万元价格区间,奔驰的品牌溢价能力仍高于大多数新势力品牌。对于注重品牌价值和社交属性的消费者,"花 25 万买辆奔驰电动车" 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这也是奔驰将起售价定在 24.9 万的重要底气。
技术创新是另一大优势。800V 电气架构、电动两挡变速箱、866 公里超长续航等核心参数,展现了奔驰在传统造车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两挡变速箱的应用,1 挡齿比 11:1 专注起步加速和城市能效,2 挡齿比 5:1 优化高速巡航效率,这种技术差异化是很多新势力品牌难以复制的。奔驰销售总裁段建军在发布会上强调的 "高能低耗的能效标杆",正是基于这些技术优势。
价格策略的转变也提升了竞争力。24.9 万的起售价相比奔驰 EQ 系列以往车型有明显下探,配合 8 个月全国统一售价的政策,减少了消费者比价议价的麻烦。奔驰还推出了最高 3 万元优惠、0 首付金融方案等限时购车礼遇,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这种透明定价策略在传统豪华品牌中颇为少见,显示出奔驰抢占主流电动市场的决心。
本土化优化同样值得关注。针对中国市场加长 40mm 的轴距,达到 2830mm,后排腿部空间提升 10mm;与 Momenta 合作开发的无图城市领航辅助系统,针对中国路况进行优化;基于豆包 AI 大模型的语音助手,支持多种方言识别。这些本土化改进,体现了奔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然而,产品也存在一些明显短板。入门版配置相对简陋,全景天窗需要选装,与同价位新势力车型标配全景天窗形成对比。智能驾驶系统虽然硬件强大,但实际体验还需市场检验,特别是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功能要等到下次 OTA 才能推送。此外,奔驰 EQ 系列此前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消费者对其电动车的可靠性仍有顾虑,这也会影响纯电 CLA 的市场接受度。
奔驰纯电 CLA 逆袭潜力探讨从市场环境看,纯电 CLA 上市恰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的窗口期。数据显示,2025 年 1-10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35%,其中 20-30 万元纯电市场增速高达 42%。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而豪华品牌入门级电动车仍是相对蓝海,这为纯电 CLA 提供了市场空间。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渠道优势也不容忽视。全国数百家 4S 店的销售网络,相比新势力品牌的直营店模式,在下沉市场覆盖和售后服务方面更具优势。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传统 4S 店的服务体系仍是重要考量因素。奔驰此次还宣布在全国 4S 店实行 8 个月内统一售价政策,这种透明定价有助于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用户群体方面,纯电 CLA 瞄准的应该是那些注重品牌形象但预算有限的年轻消费者。25-30 万的价格区间,正好覆盖了从主流品牌向豪华品牌升级的消费群体。无框车门、溜背造型、动态星辉格栅等设计元素,明显针对年轻用户的审美偏好。而加长轴距和全景天幕的配置,又兼顾了家庭使用需求,这种产品定位有助于扩大潜在用户群体。
不过,纯电 CLA 要实现逆袭仍面临不少挑战。首先是品牌电动化形象的重塑。奔驰 EQ 系列此前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对其电动车的认可度有待提升。虽然段建军在发布会上直言 "我们不是杂牌电动车",但要改变消费者的固有印象并非易事。
其次是智能化体验的短板。在新势力品牌纷纷比拼自动泊车、城市领航等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背景下,纯电 CLA 的智能驾驶系统虽然硬件配置不俗,但实际表现还需市场检验。特别是与 Momenta 合作开发的无图城市领航系统,复杂路况通行成功率能否达到宣传的 95%,还有待用户验证。
最后是配置策略的争议。最低配车型缺失全景天窗、自动泊车等常见配置,而选装后落地价又接近 30 万,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感到不满。有论坛网友算了笔账,把实用配置全选上,落地价直接奔着 30 万去了,这与特斯拉 Model 3 的配置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结论与展望奔驰纯电 CLA 以 24.9 万的起售价切入主流纯电市场,无疑是一次重要尝试。866 公里超长续航、800V 高压平台、两挡变速箱等核心技术,配合三叉星辉徽的品牌号召力,使该车具备了在 25-30 万元价格区间竞争的实力。对于注重品牌价值和续航表现的消费者,纯电 CLA 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新选择。
从市场策略看,奔驰此次明显吸取了 EQ 系列的教训,不再执着于高溢价,而是通过合理定价和本土化配置,主动拥抱主流市场。这种转变有助于提升奔驰电动车的销量规模,加速品牌电动化转型。如果纯电 CLA 能够实现月销 5000 + 的成绩,将为奔驰后续电动车型的定价和定位提供重要参考。
不过,要实现真正的逆袭,奔驰还需要在几个方面持续努力。一是加快智能驾驶系统的迭代优化,通过 OTA 不断提升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二是完善充电服务网络,虽然 800V 架构支持超快充,但配套的高压充电桩覆盖率仍需提升;三是优化配置策略,避免因基础配置过低影响用户体验和口碑。
长远来看,纯电 CLA 更像是奔驰电动化转型的 "探路者"。其市场表现将直接影响奔驰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如果能够成功打开 25-30 万元市场,奔驰可能会加快推出更多入门级电动车型,形成完整的产品矩阵。反之,若市场反应平淡,则可能被迫调整电动化战略。
对于消费者而言,奔驰纯电 CLA 的上市无疑增加了一个优质选择。25 万预算既能拥有三叉星辉徽的品牌光环,又能获得 866 公里的超长续航和 800V 超快充技术,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当然,是否值得入手还需根据个人需求权衡 —— 如果你看重品牌和续航,CLA 值得考虑;若更在意智能科技和性价比,或许其他竞品更合适。
无论如何,奔驰纯电 CLA 的定价策略,标志着传统豪华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进入新阶段。这场竞争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一款车型的命运,更可能改写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 更多车企的激烈竞争,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购车者。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