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城的坦克500 Hi4-T在国外上市了,号称搞了个史无前例的定价,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同价。就是国内零售价直接换算汇率成海外的定价,号称要势不可挡地将压力传递给友商。我看了下价格,坦克500 Hi4-T国内售价是33.5万元起,澳大利亚则是79990澳元,还真是差不多同价。
就这,还一群人叫好,说长城是好样的,哪怕在国外也拒绝割韭菜,是国内车企的标杆。好家伙,是我眼睛聋了还是耳朵瞎了,这都说的是人话吗? 敢情比亚迪、奇瑞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都是在割韭菜?个人看来,长城这么做说好听点是标新立异,说不好听点就是砸国内企业的锅。
中外不同价,已是惯例?

一款汽车卖什么样的价格,其实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桑塔纳进入到国内时,海外价格大约在人民币8万元左右。但考虑到技术转移、本地化开支、外汇短缺成本以及关税等因素,最终国内定价是16万元。由于刚进入产量极低,市场供应严重紧张,需求又十分强劲,经销商进一步加价3至4万元,最终售价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贵吗,确实是贵,但也没办法,那会儿没得选。
而现在,国内很显然已经是全球汽车价格“洼地”。最典型的就是丰田在中美的价格对比,2024年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77.6万辆,在美国市场销量为 233.3万辆,两者大体在一个量级。但同样的车型,国内的价格却低多了。以凯美瑞为例,双擎版本(美国无燃油版)国内优惠完之后起步价在15万左右,美国则是折合人民币21.4万元左右,而且配置比国内低了一大截。请注意,美国已经是车价最低的发达国家了。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这个差距恐怕要更大,因为国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不成熟。以比亚迪海鸥为例,国内的官方指导价是6.98 万-8.58 万元人民币,英国起售价18,650英镑(约 18.14 万元人民币);元PLUS(Atto 3)官方指导价 11.58万-14.58万元人民币,英国起售价36,490英镑(约 35 万元人民币)。
因为国内的汽车产业供应链足够成熟,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还有许多对汽车行业有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再加上鼓励竞争,最终才将价格打了下来。结果长城倒好,直接轻描淡写给定义成“割韭菜”,自己要跳出来做“吹哨人”,简直是不知所谓。长城的所谓“中外同价”看似倡导公平,实际上是变相国内补贴国外。
挖墙脚要不得,谢绝恶性竞争
当然了,长城也许有自己的考量。2025年1-9月,奇瑞的累计出口量是93.6万辆,比亚迪是70.1万辆,两者均在飞速增长。而长城只有20.3万辆,同比下滑4.2%,三者已经不在一个量级。而且比亚迪的出口以新能源家用车为主,本身是国内外差价最大的,奇瑞也是聚焦家用车。长城则以出口皮卡和硬派越野车为主,中外差价较小。
一方面自身市场的差价小,另一方面自家出口的量也不大,于是长城就决定搞事了,国外不赚钱就跟你们死磕。能将奇瑞、比亚迪的海外销量打下来最好,即使打不下来,能够带动你降价,让你少赚利润,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这似乎没有问题。我一直说,只要车企你能够不亏本,不偷工减料,你愿意将价格打下来,是好事一件。包括今年吉利比谁都卷,我也就是说它不该一边拼命说别人卷,一边自己卷,这样不地道。整体上对它的产品策略,我还是认可的,老老实实为大家造更好的车嘛。但是,国内国外不同呀,你要在全世界都讲良心,是不是忘了咱们刚刚吃饱饭没有几年了?
但在海外,还真不是这样。国产车的出海刚刚有起色,正是建立口碑的时候。大家维持相对高的定价,既能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也能为后续海外政策变化等预留“兜底”的空间。开辟一片市场不容易,还有巨大的风险,理应享受一定的利润。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是靠出口创利润,然后补贴国内的技术发展,长城呼吁“中外同价”,其实是挖这些企业的墙角。
国家一直在倡导建立品牌,无非就是要考虑品牌的溢价能力,不能拿着我们几十年流血流汗奋斗来的、国内产业链提供的价格洼地,去补贴别人。这叫什么什么事?跟国家唱反调吗?还是长城就这样的良心企业,要在全世界讲“良心”?
另一方面,国家也一直在倡导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包括国资委最新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强化创新赋能,提升品牌科技含量,实现品牌价值的大幅度提升。你要说国内竞争太激烈了,消费者太挑剔,确实卖不上价,这也情有可原。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全产业链,价格已经打到最低,还能保持近20%的毛利。但到了国外,本身能提升溢价的时候,何必自砍一刀呢?就为了拉下同行,我不好你也别想好?
目前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只有长城在这样做,算上税收运费啥的,还和国内同价,也许间接说明长城在国内溢价还是太严重了。或许长城也很委屈,自己只是做一件讲良心的事,怎么大家就不认可?此一时彼一时,国内车价比国外低并不是什么坏事,长城要这么做,看来,是铁了心要跟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唱个反调,在全世界都要晒晒良心了!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