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工业最近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保时捷亏钱了,奔驰裁员,大众更是计划大规模减薪缩产。面对这样的困境,德国媒体不去反思自身问题,反而跳出来指责中国,说什么"对中国期待太高",这甩锅的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明明是自己跟不上时代步伐,却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种做法未免太没担当了。
事情的起因要从2019年说起。当时中国企业合法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的芯片可是汽车的"毛细血管",没有它汽车生产线根本转不动。东莞工厂撑起了全球七成产能,荷兰政府本来躺着收税就行。可他们偏要跟着美国瞎折腾,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接管安世总部,冻结资产还罢免中方管理层。结果安世中国反应神速,48小时内切换本地系统,生产线一秒没停,还宣布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波操作直接让德国车企慌了神,大众、宝马的库存芯片撑不过四周,生产线眼看就要停摆。这事儿能怪中国吗?明明是荷兰跟着美国搞政治操弄,德国车企被自己盟友坑了,却反过来指责中国,真是岂有此理。

德国汽车工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早就埋下了伏笔。2015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时,德国人不是警惕跟进,而是嘲笑,觉得中国只是说说而已。那些年德国车企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财报上的漂亮数字让他们忘了技术迭代的重要性,一门心思赚快钱。德国自己喊得震天响的"工业4.0"战略最后成了笑话,智能制造没搞起来,数字化转型跟不上,反倒把传统燃油车的优势给丢了。更可笑的是他们还玩双标,把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说成威胁,把自己的"工业4.0"捧成梦想,这种自欺欺人的逻辑也就只能骗骗自己。

电动化转型上德国车企更是磨磨蹭蹭,投入不少钱却没见到成效。保时捷2023年三季度亏了9.66亿欧元,奔驰直接裁了3万人,大众计划到2030年裁员3.5万还要减薪缩产。欧盟内部也是一团糟,充电桩建设没有统一标准,购车补贴政策说变就变,法国说取消就取消。德国车企内部机制更是拖后腿,监事会一半是工会成员,凡事都要讲"平衡",市场变化飞快他们还在慢悠悠谈平衡。德国媒体的双标更是让人无语,美国封锁华为时他们连句公道话都不敢说,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他们立马跳出来骂"经济胁迫",这种看人下菜碟的嘴脸暴露了骨子里的奴性。

德国对华政策也是摇摆不定,从施罗德的"以贸易促转变"到默克尔的"价值观与利益并重",现在直接把中国定位成"制度性竞争对手"。短短五年时间,德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比例从不到三成涨到六成多。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在西欧市场越来越受欢迎,每十辆车就有一辆是中国车,德国这时候才急了,可早干嘛去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困局都是自己造成的,放弃了技术创新,搞砸了产业转型,用双标和摇摆破坏了合作环境。把责任甩给中国,不过是为了掩盖自身的无能和短视。
全球产业竞争从来都是技术和创新的比拼,与其在媒体上哭惨甩锅,不如静下心来反思问题。市场不等人,消费者也不会为谁的"怀才不遇"买单。想要走出困境,德国车企得先学会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所有过错都推给别人。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