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又迎来一位新玩家——京东。不过,它不像传统车企那样自己建厂生产,而是拉着广汽集团和宁德时代一起,推出了名叫埃安UT Super的新车。
图片来源网络
京东在这中间干什么呢?它负责的是自己最拿手的两件事:一、用大数据分析大家喜欢什么样的车。

二、在京东APP上独家销售。说白了,京东用自己的方式,轻装上阵地闯进了造车这个行当。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大佬们都盯上了造车?其实不只是京东,从苹果、华为到小米,各行各业的大企业都想在汽车领域分一杯羹。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眼里,汽车早就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了。

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的汽车,更像是一部“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你想想,现在手机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购物、娱乐、办公。汽车也一样,将来它不仅是带你从A到B的工具,更会成为你生活中的又一个智能终端。

图片来源网络
谁能造出这样的车,谁就能掌握未来的流量入口。对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来说,如果能把购物、服务和汽车打通,那它的商业版图就更加完整了。
图片来源网络
前人踩过的坑:那些造车路上的失败者不过,造车这碗饭看着香,吃起来可不容易。在这条路上,已经有不少大企业摔了跟头。
图片来源网络
恒大用盖楼的思路造车,结果栽了恒大造车的故事,简直像坐过山车。他们一开始就放出豪言:要投入近500亿,同时研发10多款新车,还要建成十大生产基地。
图片来源网络
听起来很厉害是吧?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想把盖楼那套“快周转”模式照搬到造车上。结果呢?第一款车恒驰5刚上市就被曝出刹车失灵、屏幕黑屏等各种问题。最后因为投入太大、问题太多,不得不停产收场。
图片来源网络
教训很简单:造车不是盖楼,光靠砸钱和速度是行不通的。
篇同来源网络
拜腾:把钱花在“面子”上,却忘了“里子”拜腾曾经被看作是中国特斯拉,创始团队都是行业里的顶尖人才。他们设计的超大屏幕让人眼前一亮,但最终却一辆车都没造出来就倒闭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太会花钱了!据说他们在美国的办公室,一年光零食费就花了5000多万。高管名片都要定制,一张就要上千元。钱都花在这些地方,真正造车的钱反而不够了。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创意,也要精打细算才能变成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
苹果:想得太美好,结果十年白忙活连科技巨头苹果也在造车上栽了跟头。他们的“泰坦计划”搞了十年,投了上百亿美元,最后却黯然收场。
图片来源网络
苹果的问题在于追求完美过了头——一开始就想造出完全不需要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汽车。结果目标定得太高,技术上实现不了,改来改去十年过去了,最后还是决定放弃。
图片来源网络
给京东的提醒:前面还有三道坎那么,京东这种不自己造车、只做设计和销售的模式,如果想要成功,它至少要跨过这三道坎:
第一是质量关车毕竟是要上路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过关。如果像恒大那样问题频出,再好的销售渠道也卖不动。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是信任关在网上买棵白菜容易,但在网上花十万块买车就是另一回事了。京东要怎么让大家放心地在它的平台上下单买车?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是服务关车卖出去只是开始,后续的保养、维修、电池更换等等服务更要跟上。京东能不能把这些都做好,将决定它能否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造车这个行业,就像一座看起来金光闪闪的金山,吸引着无数企业前来淘金。但走近了才发现,路上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图片来源网络
恒大、拜腾、苹果的经历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光有钱、有创意或者有技术,都不足以保证成功。 只有尊重造车的客观规律,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图片来源网络
京东这次用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入场,它的成败,将会告诉我们:互联网平台这条路,在硬核的汽车制造业到底行不行得通。咱们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网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不妨在评论区说说吧!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