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制造商们刚交出的期中成绩单,像是被压路机碾过的一样难看。丰田营业利润被压下九千亿日元,本田一千六百四十三亿,日产一千四百九十七亿,马自达九百七十一亿,三菱二百七十七亿。这串数字听起来像银行密码,实际上是五家车企被美国和荷兰联手放血的精确记录。更绝的是,丰田预计今年全年要损失一兆四千五百亿,本田三千八百五十亿,日产两千七百五十亿。照这个速度,日本汽车工业离集体申请破产保护不远了。
美国关税是这场屠杀的第一把刀。四月开始实施的百分之二十五汽车关税,像一把钝刀子割肉,让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九月下滑百分之二十四点二。丰田在美国卖的车,每五辆就有一辆要从日本本土进口,关税成本只能自己吞,不敢转嫁给消费者。这道理很简单,美国人买车看价格,你敢涨价,他就敢转头去买韩系车。于是丰田们成了夹心饼干,左边是白宫的关税大棒,右边是消费者的 price sensitive,中间是自己的利润表被压成纸片。美国这招玩得漂亮,名义上保护本土制造业,实际上把盟友当提款机,割得日本车企血流成河还不敢喊疼。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荷兰跟中国为了半导体掐架,直接让日本车企的供应链崩盘。荷兰政府九月三十日动用冷战时期法律,接管了半导体制造商Nexperia,理由是这家中国控股企业不听话。中国反手就是出口管制,冻结Nexperia在华八成产能。这家公司在东莞的工厂三分之一的设备停工,工人开始减时减薪。而Nexperia生产的不是什么高科技芯片,是汽车门锁、空调、速度表里的基础元器件。这些玩意儿一台车需要几百个,少一个都造不出整车。
本田首当其冲,预计今年因此损失一千五百亿日元营业利润。日产更惨,已经开始削减九州和追浜工厂的产量,涉及数百台车。德国车企也跟着遭殃,宝马和大众虽然嘴硬说影响不大,但沃尔沃CEO已经承认供应链危在旦夕。这就像两个邻居吵架,把路过的日本车给砸了。荷兰想当欧洲英雄,中国要守护主权,双方打得火热,没人管日本车企的死活。全球化时代最黑色幽默的一幕出现了:你死我活的地缘政治博弈,牺牲品却是远在东亚的汽车产量。
日本车企落到今天这步田地,自身也难辞其咎。过去三十年,他们痴迷于精益生产,把供应链拆得七零八落,分散到全球每个角落哪个地方人工便宜就去哪,哪个国家有补贴就建厂。这套玩法在和平时期是成本最优解,一到贸易战时期就是自杀式配置。当美国关税砸下来,当半导体被卡脖子,这些车企发现自己连反抗的资格都没有。供应链就像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后面哗啦啦全倒。丰田们现在才想起来要重新评估供应链,早干嘛去了?当初把鸡蛋放在二十个篮子里的时候,就没想过篮子之间会互相打架?
日本政府倒是想帮忙,但 Economic Industry省能做的事有限。他们总不能跟美国说,求求你别加关税了,我们给你鞠躬。也不能跟荷兰和中国说,你们打架别砸我场子。内阁府可以开紧急会议,可以喊口号说要强化供应链韧性,但企业是人家私人的,政府总不能把厂子搬回日本吧?何况搬回来成本更高,车子更卖不出去。这就是自由经济的死结:全球化时赚得盆满钵满,去全球化时血本无归。政府只能在旁边递毛巾擦血,没法替企业挡刀。
最讽刺的是,这些车企财报里还在强调电动车销量占比提升,丰田的混动和电动车占销售额四成六九,保时捷达到三成九。好像在说,看,我们很环保,很未来。但现实是,你连传统车的芯片都搞不定,还谈什么电动车?电动车需要的半导体是传统车的两倍,供应链风险也是两倍。现在日本车企连老路都走不稳,非要急着挤新赛道,结果只能摔得更惨。
全球化这台绞肉机,终于绞到了日本车企的脖子。过去他们靠全球化横扫世界,现在被全球化反噬得体无完肤。美国关税是钝刀子,中荷芯片战是暗箭,自身短视是原罪。三重打击下来,日本汽车工业正在经历二战后最惨烈的 profits大屠杀。这不是周期性问题,是结构性崩塌。当死亡都开始追求极简,日本车企的利润表也在追求极简——归零。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