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汽后市场王者途虎养车,如今正站在悬崖边缘,股价腰斩超50%,风光不再。这艘养车巨轮究竟撞上了怎样的冰山?高端的商战往往最朴素,京东养车与途虎的法庭大戏就是明证。前脚刚分出胜负,后脚双方角色互换,再次对簿公堂,争的无非是“不正当竞争”那点事。这哪里是法律纠纷,分明是老牌霸主与资本新贵的正面硬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打响。
中国这块汽车后服务的蛋糕,大到超乎想象。2025年,机动车保有量冲向4.6亿,驾驶人数高达5.5亿,整个汽车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大关,新能源车更是独挑大梁,能拉动3.9万亿的市场。面对如此汪洋大海,真正能乘风破浪的规模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许多人或许对“途虎”感到陌生,但它的故事堪称传奇。2011年,当互联网巨头们还在电商领域混战时,途虎养车商城已悄然诞生。时代的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途虎?短短四年,它便斩获近亿美元C轮融资,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随后的十年,途虎在中国汽车后市场这片荒原上,硬是开辟出一条新路,树立了新标准。开放加盟、拿下独家授权、一轮轮融资加持,最终在2023年9月26日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飙升至297亿港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途虎养车工场店已超7200家,几乎遍布每个角落,官方APP注册用户1.5亿,月活1350万,年交易用户2650万。这份成绩单,说是独占鳌头毫不为过。

途虎的崛起,靠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起初,它只是个卖轮胎的小网站,靠着“线上下单,线下安装”的O2O模式掘到第一桶金。随后业务不断拓展,APP上线,经营模式升级为连接商家与客户的B2B、B2C。手握强大供应链和稳定用户群后,途虎开始布局线下,2016年第一家工场店在上海开业,此后门店数量以百为单位疯狂增长,到2020年已达5129家。庞大的体系带来了信誉的飞升,加盟途虎成了许多从业者的首选,一度被看作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也解释了它为何能从一家店用八年时间就冲向上市。然而,欲速则不达,急速扩张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9到2022年,是途虎扩张最快的四年,也是亏损最惨的四年,累计亏损高达153亿元。2023年上市后,资金涌入,财报确实亮眼,股东应占溢利和净利润率暴涨超400%。可好景不长,2024年的财报和2025年的中报,瞬间打回原形。上市,究竟是途虎扩张的助推器,还是掩盖资金问题的遮羞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途虎成功的两大支柱,恰恰是其危机的根源。其一,是高度依赖的加盟模式。截至2024年底,途虎6874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高达97.7%。其二,是背后腾讯、红杉中国等资本巨头的支撑。连锁企业的命脉在于标准化,但汽车服务千车千面,用统一标准管理成千上万的个体户,无异于缘木求鱼。汽车服务不像餐饮,没有中央厨房,无法保证每家店的服务质量都如出一辙。一旦体验不佳,客户只会用脚投票。于是,途虎对加盟店的检查愈发频繁,高额罚款让商户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怎么办?只能砸钱。2025年上半年,途虎营销费用高达5.7亿元,10月又在广东大张旗鼓地宣传加盟优惠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固然是好,可钱从哪里来?资本不会做赔本买卖,企业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撤得比谁都快。途虎真正的现金流,还得靠自身营收。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今的汽车后市场早已不是途虎一家独大。京东养车背靠京东,供应链优势无人能及;天猫养车作为阿里亲儿子,打起价格战来更是所向披靡。途虎与京东的官司,争的不是输赢赔款,而是品牌的脸面和市场的声量。途虎看似前途无量,实则已站在发展与稳定的十字路口。加盟商需要雄厚的现金流维持,新能源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再加上两个劲敌环伺,真是前有狼后有虎。创始人陈敏也意识到了问题,表示要推动门店“健康增长”,提升服务质量,并推出对加盟商的扶持政策。人们期待途虎能从加盟模式中杀出一条血路,但更希望它不要真的“成也加盟,败也加盟”。商海沉浮,最终比拼的还是内功。能稳住,才能赢。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