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蓝谷最新三季报堪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销量节节攀升、名气持续上涨,账本却深陷亏损泥潭,五年累计亏损超330亿元,窟窿越挖越大。
表面风光:销量暴涨,势头强劲今年以来,北汽蓝谷的市场表现看似亮眼。前三季度累计卖出11.15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激增超60%;9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创下年内最佳月度成绩。街头巷尾的极狐车型日渐增多,直观印证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接受度持续提升。
内里隐忧:销量涨、营收降,低价策略拖后腿热闹背后,盈利难题愈发凸显。第三季度单独来看,问题尤为扎眼:尽管销量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却逆势下滑近3.5%。核心症结在于“卖什么车”的结构失衡。

三季度4.4万辆的销量中,极狐品牌新款低价小车T1堪称“头号功臣”。这款定价6.28万元、对标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海鸥的车型,上市即爆火,首月订单突破3.5万辆,9月实交车1.01万辆,撑起了销量半壁江山。但低价策略注定“薄利多销”,甚至可能赔本赚吆喝——T1能快速拉升销量数字,却对营收和利润的贡献微乎其微。
另一边,承载“冲高”厚望的享界品牌彻底掉链。三季度仅售出8200辆,较二季度环比下滑;即便新款享界S9T订单表现尚可,却受限于产能不足,再加上问界M9、理想L7等强敌挤压,始终无法形成规模销量。高端车卖不动,利润自然成了无源之水,如同“顶梁柱挣不来钱,光靠省吃俭用难撑家”。

卖车不赚钱,直接导致亏损持续扩大。第三季度,北汽蓝谷再亏11亿元,累计已连续亏损23个季度,五年多时间里亏损总额超330亿元。
长期亏损如同“无底洞”,不断侵蚀公司根基:截至9月底,公司所有者权益仅剩20.87亿元,较去年年底缩水超一半;现金流愈发紧张,手持现金减少近半,短期借款却大幅增加,偿债压力与日俱增。
战略迷思:“以价换量”后遗症显现为了冲销量,北汽蓝谷选择“以价换量”:极狐品牌价格持续下探,从十几万区间直降至6万级,短期内确实换来了销量暴涨,但副作用已然显现——品牌形象被固化在“低价”标签,后续冲高难度陡增;且低价车根本无法覆盖巨额研发与运营成本,盈利遥遥无期。

更严峻的是,小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极狐T1虽开局顺利,但面对五菱、比亚迪等深耕多年的对手,长期竞争力仍存巨大不确定性。
极狐 阿尔法S最低售价:14.00万起最高降价:8.78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4.02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3.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7.68万起 | 21辆未来出路:远水解不了近渴,盈利是关键面对困局,北汽蓝谷并非毫无动作:与小马智行合作的3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已下线测试,极狐品牌加速开拓海外市场,还计划募资60亿元用于新车型研发与智能化升级。
但这些举措“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动驾驶商业化尚需时日,海外市场开拓非一朝一夕之功。当下最紧迫的,是让享界高端品牌真正站稳脚跟,或是为极狐找到销量之外的盈利模式。
结语如今的北汽蓝谷,恰似“偏科”严重的学生:靠低价策略把“销量”勉强拉到及格线,核心的“盈利”科目却持续挂科,还积累了巨额“债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只冲销量不赚钱”终究是危险游戏。对北汽蓝谷而言,如何跳出“烧钱换市场”的怪圈,尽快找到盈利路径,已成必须跨越的生死关,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