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费0元。”11月2日,湖南长永高速正式停止收费,这条服务了31年的机场快速通道,成为该省首条免费高速公路。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从成都城北出口高速到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多条高速公路在收费期满后纷纷加入“零费率”行列,引发了公众对“高速免费时代是否来临”的热议。
这些高速公路的免费,并非政策突变,而是契约精神的体现。它们大多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的产物。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一般不超过30年。长永高速、广佛高速等“老高速”的收费期限陆续到期,依法停止收费是其必然归宿。即便是因节假日免费等政策获得补偿而延期的长永高速,也最终在到期后兑现了免费的承诺。
然而,将此视为“免费时代”的全面开启,或许为时尚早。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19万公里,其中大部分是近二十年建成的,距离收费期满尚有时日。更重要的是,高速公路背后是巨大的建设与养护成本。现行收费标准与日益增长的养护管理成本已出现倒挂,收支缺口逐年扩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改扩建工程延长收费年限,已成为地方普遍操作。而备受关注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也已推进十余年,新条例有望在今年落地,届时将对收费期限和延期条件作出更明确的规定。

免费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多条高速免费后,车流量激增导致的拥堵问题已开始显现。如何平衡公众的免费期待与公路的可持续运营,如何在停止收费后保障道路的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避免“免费等于降质”,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长期考题。因此,与其期待一个普适的“免费时代”,不如关注一个更加规范、透明、可持续的公路收费与养护体系的建立。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