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欧洲“卖三倍”到底图啥?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1 03:22:52 阅读量:4042

中国汽车“死磕”欧洲:三倍卖价,到底图个啥?

一场不按常理出牌的“逆袭”

当吉利EX5在英国的标价直接干到国内的三倍,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车,而是一场赤裸裸的“价值宣战”。欧洲,那可是汽车界的“老佛爷”,百年规矩说变就变?中国车企这波操作,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们不只是会做便宜货,我们也能定义什么是好车。这场豪赌,赌的是中国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生死时速。

中国车欧洲“卖三倍”到底图啥?-1

银河E5最低售价:9.28万起最高降价:1.5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0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7.60万起 | 64辆

一、交学费:从“倒爷”到“包工头”的坎坷路。

中国车想开进欧洲,那真是一部血泪史。一开始,大家想的简单,把国内造好的车拉出去卖,当个“国际倒爷”。这法子占了七成生意,可一碰上硬茬就歇菜。欧盟反手就是25%的关税,出口量立马掉三成。更坑的是那些看不见的规矩,有家车企就因为车机系统数据加密不够格,一船货在港口趴了一个月,仓储费烧掉上千万欧元。运力也跟不上,自家船队只占全球7.6%,旺季运价涨40%,车到不了用户手里,人家早就不耐烦了。

后来,学聪明了,当“包工头”,把零件运到国外组装,想躲开关税。结果呢?又撞上了“品牌冰山”。有的车配着15寸大屏、座椅加热,看着挺豪华,欧洲媒体却吐槽“花里胡哨,开起来没感觉”,销量直接扑街。地缘政治一来,供应链更脆弱,红海一堵,零件断供,工厂停工12天,几千万就这么没了。售后更是硬伤,修个车要等20多天,谁受得了?最后只能卷铺盖走人。这两次折腾说明一个道理: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想当老大,就得自己建一套体系。

中国车欧洲“卖三倍”到底图啥?-2

二、三板斧:从“打工人”到“当老板”的破局法。

中国车欧洲“卖三倍”到底图啥?-3

撞了南墙之后,头部车企开始组“联合舰队”,准备自己当船长。新玩法就三招,叫“三桨驱动”,核心思想是:不卖车了,咱去建生态。

第一板斧,品牌升级,不讲“性价比”,改讲“心价比”。欧洲人吃软不吃硬,光便宜没用。吉利就玩了个“反向合资”,用技术换信任。从2006年买下伦敦出租车公司开始,就在英国建厂,造新能源出租车,后来还把路特斯、阿斯顿·马丁这些豪华品牌收编。这套“英国血统+中国技术”的组合拳,慢慢让欧洲人觉得,中国车好像还真不是样子货。

银河E5最低售价:9.28万起最高降价:1.5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3.80懂车实测空间·性能等车友圈7.8万车友热议二手车7.60万起 | 64辆

第二板斧,产能扎根,从“远程输血”变成“本地造血”。吉利在英国、意大利、瑞典都开了设计中心,让欧洲人自己设计欧洲人喜欢的车。这样不仅躲了关税,车也更对当地人的胃口。

第三板斧,渠道通吃,从“卖完就跑”到“服务到底”。前面开体验店让你感受,中间在英法德建配件仓库,保证48小时内修好车,后面在英国建数据中心,确保数据不违规。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前十个月,吉利新能源出口暴涨218%,EX5在好几个国家都卖成了销冠。

三、选据点:英国,撬动欧洲的黄金跳板。

为啥偏偏选英国当大本营?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妙。英国脱欧后,没跟着欧盟一起加税,成了个“安全区”。2025年上半年,英国新能源车销量猛涨34.6%,把德国都挤下去了,成了欧洲最大的市场,这机会千载难逢。

再看地利,英国自己没有特别强势的大众汽车品牌,老百姓对新牌子接受度高。中英两国在绿色出行上想到一块去了,英国搞研究厉害,中国搞制造和规模化强,正好互补。吉利自己也争气,环保评级拿到AA级,把“中国制造+英国市场”的路子走通了。

人和就更不用说了,吉利收购阿斯顿·马丁,在英国的关系网早就铺开了。2025年有25家店,计划2026年干到100家。EX5一上市,根本不用从零开始,渠道都是现成的。

从“破冰船”到“航母编队”的新航程。

吉利的这条路,就是中国车企出海的样板。咱们不再指望顺风顺水,而是学会了自己造船,主动去撞开冰山。不过,破冰只是开始,前面还有更深的漩涡和风浪。想在全世界站稳脚跟,就得拿出真本事,既要跑得快,还要跑得久。从“中国制造”到“全球首选”,这条路不好走,但中国汽车已经扬帆起航,再也没回头路了。这场从三倍定价开始的赌局,终将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