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条99%的利润跳水,脑子里蹦出来的竟是小时候打弹子输光最后一分钱的场景:前面还攒得满满一袋,手一抖就剩下玻璃渣。
保时捷这回摔得响,因为所有人都在看它——豪华品牌里最会赚钱的那个优等生,成绩条突然从A掉到垫底,整个班都慌了。
先说钱从哪儿漏的。

财报里赫然写着,27亿欧元一次性减值。
听着抽象,换成生活里的场景就是:你跟朋友合资开了家面馆,预付了三年房租、订了进口灶台,突然改主意要卖咖啡,押金、设备全打水漂,还搭进去重新装修的钱。

保时捷也一样,从“电池我们亲自整”到“不如买现成的”一念之间,几十个亿人民币就没了。

这笔账不是慢慢亏的,是一夜之间在账本上打叉,谁都来不及心疼。
至于市场端,中国区和北美区像约好了一起摔。
以往中国顾客排队看卡宴,眼珠子都跟着车灯亮,如今展厅门可罗雀。
不是大家不想买,而是隔壁展台的国产新势力把加速度、大屏幕和智驾全打包进一个更便宜的车壳里。
以前买保时捷,买的是“我比你们都快”;现在对手把这份骄傲按在地上摩擦,20多万的电车零百轻松跑过燃油Macan,谁还愿意花三倍钱只为听一声排气?
在北美,德国原装反而成了紧箍咒:15%额外关税直接砍在售价上。
别人加价卖还能赚,保时捷是卖一辆亏一辆,这生意谁爱做?
故事到了这儿,保时捷才回过神来:电动化不能再磨蹭。
于是把电动Macan又搬回生产线,顺带放出“2030年八成销量电动”的豪言。
听起来像考试前突击背书,可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按课本走了。
先不说欧洲自家工会那一关,单是电池供应链就得重新求人;而中国对手从锂矿到电机一条龙,早就跑了几条街的领先身位。
要说情怀加分,保时捷确实还有,可是情怀顶不住关税,也补不上性能差的那零点几秒。
把镜头拉远点,这辆德国跑车的窘境其实是老牌贵族们共同的噩梦:他们曾用机械精密和引擎轰鸣定义豪华,如今游戏规则变成了算力和续航。
过去越成功的品牌,转身越费力。
保时捷想不掉队,只剩两个最笨却最有效的招式——第一,别再心疼面子,该在中国和北美就地建厂就地降价;第二,把祖传的运动调校功底砸在电机和底盘上,让电车开起来还是“那味儿”。
毕竟,人们可以不迷恋声浪,但对贴地飞行的爽劲永远忠诚。
只要车子真跑得快、转弯准、刹车稳,车标还是有机会重新闪闪发光的。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