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K-Car
比亚迪K-Car有何亮点?

日本车企如何应对此事?
2025年10月30日,比亚迪将在日本移动出行展上正式推出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纯电K-Car——比亚迪Racco。这是自2025年5月测试车曝光后,该车型首次以量产车状态亮相。
什么是K-Car?
要理解比亚迪为何推出Racco,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K-Car。K-Car,日语称为“軽自動车”,是日本独有的汽车类别,具有严格的规格限制。根据日本轻型汽车法规,K-Car的车长不得超过3.4米、车宽不超过1.48米、车高不超过2米。如果是燃油车型,发动机排量需低于660cc。
K-Car诞生于二战后的日本,当时政府为了刺激汽车工业发展,推出了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小型车的制造与消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K-Car已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市场定位。凭借“小尺寸、低油耗、低税费”的核心优势,K-Car完美适配日本狭窄的城市道路与短途通勤需求。
2024年,K-Car在日本新车市场的份额已高达38%,成为丰田、本田、铃木等本土车企的重要市场份额。
比亚迪Racco解析
从实车细节来看,比亚迪Racco在外观设计上完全贴合日本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审美偏好。前大灯采用C型半包围设计,并集成转向灯功能的双层日间行车灯,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彰显其纯电身份。
新车采用双A柱设计,保留三角窗,有效减少视觉盲区。熏黑处理的车顶立柱营造出流行的悬浮车顶视觉效果。值得关注的是后排滑动门设计,这是日本K-Car的标准配置,能够在狭窄停车场景下大幅提升上下车便利性。
动力方面,Racco将搭载纯电动传动系统和20度电池组,WLTC续航里程约为180公里。该车还配备热泵空调系统,虽然续航里程和电池容量并非亮点,但充电速度表现出色,支持100kw的直流快充。
这样的续航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日本城市短途通勤需求,日本平均单日通勤距离约为30公里。虽然官方尚未公布具体尺寸,但作为K-Car类别,其尺寸必将符合日本轻型汽车法规的限制。
日本车企如何看待?
日本K-Car市场多年来几乎被本土品牌垄断,其中铃木和大发两家专营轻型车的车厂合力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2025年8月日本新车销量排行榜显示,K-Car车型占据前列,具体如下:
1. 本田N-BOX – 14936 辆
2. 铃木Spacia – 11478 辆
3. 大发Move – 10847 辆
4. 丰田雅力士 – 8818 辆
5. 丰田卡罗拉 – 8589 辆
前三名均为K-Car,足见这一市场的庞大。面对比亚迪的进入,日本汽车业界表现出高度关注。铃木汽车董事长铃木俊宏评论道:“世界上有许多小型车标准,比亚迪选择了日本的轻型车标准,我感到非常高兴。”但他也表示,“日本人逐渐开始接受中国产品,比亚迪是一个大的威胁”。日本执政党自民党议会汽车委员会委员长森英介也表示:“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在崛起,我们对此有强烈的危机感。”
比亚迪自2023年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先后推出了ATTO 3、海豚和海豹等车型。近三年来,比亚迪在日本的销量仅为6600辆,与预期相去甚远。此次比亚迪选择切入K-Car细分领域,无疑是深化日本市场布局的关键战略。价格方面,比亚迪Racco预计起售价为26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1万元),直接对标日本本土的K-Car车型——起售价253.66万日元的日产Sakura。
日本计划从2026年开始要求K-Car全部电动化,比亚迪此时入场,显然是希望抢占政策转换前的市场先机。
小编观点:日本街头,随处可见的K-Car灵活穿梭于狭窄巷道,轻松停入小巧的车位,这是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随着电动车技术的成熟,K-Car和纯电车的用途场景高度重合,为中国车企提供了机遇。作为比亚迪进军日本K-Car细分市场的首款车型,Racco不仅肩负着品牌拓展日本小型车市场的重任,更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型挑战日本本土优势领域的重要尝试。日本汽车业界已经感受到了迫近的挑战。大家认为比亚迪的K-Car能成功吗?欢迎讨论。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