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智能车:一颗芯片如何变聪明,打造未来出行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0-26 17:46:06 阅读量:3482

15.6英寸中控屏与22.8英寸HUD的无缝交互,标志着一场跨越传统汽车架构的技术革命。

10月底,北汽极狐推出了全新阿尔法T5,限时售价10.98-15.48万元,带来了全球首个量产的高通8775舱驾一体方案。

极狐智能车:一颗芯片如何变聪明,打造未来出行-1

这标志着汽车智能架构正式从“舱驾分立”迈向“舱驾一体”。在传统智能汽车中,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各自独立,如同两台不相连的电脑。而极狐阿尔法T5的舱驾一体方案,实现了一个“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任务。

这颗芯片如何重塑智能汽车的底层架构?又将为用户体验带来怎样的变革?

---

在传统汽车智能架构中,“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一直采用双域分立模式。这种架构存在三方面的局限:

硬件独立部署导致冗余,增加整车制造成本;跨域数据传输链路较长,易出现功能协同延迟;线束数量多且布局复杂,增加潜在的后期维护难度。

卓驭科技与北汽联合打造的SA8775P舱驾一体方案,实现了“单芯片集成舱驾双系统”。

座舱域和智驾域融合到一颗芯片,算力可以通过软件灵活配置,无需改变硬件设计。

单芯片方案的优势显而易见:双系统直接交互缩短数据传输链路,为舱驾之间提供更高的通信带宽和更低的通信延时。

同时,舱驾融合还带来功耗降低、布置空间节省、硬件线束乃至整车成本的优化。卓驭透露,域控整体的降本幅度可达20%以上。

高通SA8775P芯片的稀疏算力为144TOPS,在业内只能算中等算力平台。

相比之下,行业多数带城市NOA的方案都需要至少一颗Orin X(256TOPS算力)。

有限的算力需要分一部分给座舱,如何实现全场景L2+?

卓驭的解决方案是端到端模型结构——感知、预测、决策规划全部完成,并直接输出轨迹。

这套系统引入了AWM(动作世界模型),以感知结果为基础,预测周边交通参与者的未来可能轨迹,进一步推理出自身的轨迹。

在算法优化上,卓驭从芯片到算法,再到系统层级进行了精耕细作。

例如,模型裁剪及量化,并将芯片的不同加速器分配给不同算子。

这好比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不是简单地增加货车数量,而是通过优化路线、提高装载率来提升整体效率。

极狐阿尔法T5的驾驶舱内,最引人注目的是15.6英寸中控屏和22.8英寸HUD抬头显示的组合。

这一设计重新定义了驾驶时的信息获取方式。

HUD将行车信息投射在驾驶员正前方,开车时无需低头看仪表盘,大大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车机采用的高通骁龙8775芯片,确保了操作的流畅性。

舱驾一体架构让语音控制与辅助驾驶的协同达到新的高度:在辅助驾驶过程中,语音指令“小狐狸我要切歌”能够实现多任务并行且流畅切换。

查看AVM全景影像时,界面渲染与功能切换也全程无卡顿。

在软件层面,极狐阿尔法T5搭载SOA(面向服务)软件架构。

SOA要求各个控制器将自身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出来,构建一个与车型、芯片、操作系统无关的灵活可变的平台系统。

服务可以分为三类:原子服务、组合服务、流程服务。

原子服务提供最基本的功能,如获取传感器数据、升降车窗指令;组合服务利用多个原子服务实现部分判断逻辑;

流程服务根据业务功能定义,如定义“抽烟模式”,需要同时打开车窗、天窗,并播放车主收藏的音乐。

在这种架构下,用户能够像搭积木一样,个性化定制专属的座舱体验。

想象一下,当你坐上驾驶座,车辆已贴心地为你安排好一周的生活工作计划;汽车能识别你的情绪,主动调节座舱氛围;遇到故障,能第一时间识别诊断并找到最近的维修站。

SOA软件架构让这些场景成为可能。

技术革新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卓驭8775舱驾一体方案的技术优势,最终体现在三方面的用户价值上。

全场景辅助驾驶成为现实。极狐全新阿尔法T5支持无图端到端的城区领航辅助和高速领航辅助、自动泊车辅助、跨层记忆泊车等功能。

系统集成18项主动安全功能,符合C-NCAP五星安全标准。

舱驾联动交互响应速度显著提升。语音指令“小狐狸开始泊车”可调出泊车界面,点击后车辆自动泊入。

这种“极速响应”的交互体验,本质上是架构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而非单纯的功能叠加。

持续进化能力通过OTA实现。基于量产的传感器和算力,卓驭后续将通过持续的模型和算法升级,让辅助驾驶系统“常用常新”,持续提升用户长期价值。

---

极狐阿尔法T5的舱驾一体方案,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中央计算的关键一步。

从技术层面看,舱驾一体只是开始。随着软硬件进一步融合,未来的汽车将真正成为“可进化的智能体”。

当硬件不再成为瓶颈,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