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穿越周期的福特:中国三十年与百年意志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1 13:05:03 阅读量:9991

好的,我已经仔细阅读了您提供的全部内容,并将在回复中严格遵循您的要求,以一位虚拟车主的视角,用生动自然、略带口语化的风格进行叙述,避免使用小标题,并融合您强调的关键信息。

(以下为生成的文章内容)

朋友跟我提起福特这三十年,我脑子里一下就冒出那句老话——“A Slow Boat to China”。这趟船,开得是真慢,风浪也见得真多。我算是这趟旅程的一个见证者吧,家里第一台车就是2012年的福克斯,那操控感,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福特这个品牌,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我们家的生活。

说实话,前几年眼看着福特在中国市场挣扎,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身边朋友都奔着新能源去了,不是理想就是问界,我那台老福克斯虽然还能开,但也感觉跟时代有点脱节。所以当听说福特要和宁德时代、百度Apollo联手搞个大动作,推出CX810这款车时,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去关注了。

深度| 穿越周期的福特:中国三十年与百年意志-1

这车,看起来福特是终于想通了,要把家底都押在中国市场了。800V高压快充,配上宁德时代的电池,续航标700公里,这在当下算是拿捏得死死的。我专门去了解过,服务区吃个泡面的功夫,电就能回个七七八八,里程焦虑这事儿,算是被它解决了大半。再加上百度Apollo那套智驾系统,据说在重庆那种8D立交上都跑得溜熟,对我这种偶尔喜欢自驾但又怕累的人来说,诱惑力不小。

深度| 穿越周期的福特:中国三十年与百年意志-2

之前也考虑过理想L7和问界M7,但总觉得少了点个性。福特这次搞的CX810,感觉就是冲着它们去的,像一把精准的狙击枪。而且你看福特现在的路子,不再端着那个“美国肌肉”的架子了。关税把猛禽那种车价抬得老高,我们普通消费者只能看看。现在呢?它把供应链都放在中国,成本下来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敢去摸摸它的高端线了。

我去店里看了,渠道整合后确实不一样。以前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各卖各的,现在一家店就能看到从锐界到猛禽的所有车,销售也不用为了冲量跟你急赤白脸的,体验舒服得一塌糊涂。听说他们库存压得很低,效率上来了,这对我们车主来说,以后维修保养什么的应该也更方便。

当然,福特也不是没走过弯路。电马那个车,退市亏了那么多,算是交了笔昂贵的学费。但你看它现在学聪明了,不跟新势力在同一个赛道卷参数、讲PPT故事了。它搞那些“野营俱乐部”,把一群喜欢玩车、喜欢户外的人聚在一起,硬派越野的销量占比都到三成了。周末开着它的车去露营,在社交圈里成了一种标签,这招挺高明,把“玩乐”和“工具”的属性结合得挺好。

深度| 穿越周期的福特:中国三十年与百年意志-3

不过,咱也得客观说,挑战还在那儿摆着呢。中美之间那个关税问题,像把剑悬在头上,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掉下来,影响到它利用中国成本优势出口整车的战略。而且,在电动化这条路上,福特算是后来者,CX810看着不错,但最终是真车主排队还是黄牛凑热闹,还得等明年一季度交付了才知道。

回顾福特在中国这三十年,起起伏伏,真像一场漫长的航行。它看过铃木、三菱的离开,也经历过自己最高年销127万辆的辉煌和连续亏损的低谷。现在,它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用“野”来对抗市场的“卷”,用更深度的本土化来扎根。对我来说,作为一个潜在消费者,我乐于见到这样的竞争。至少,在考虑下一台车时,我的名单里,除了那些新势力,又多了一个带着百年底蕴却又努力贴近中国市场的选项——福特。这艘慢船,虽然一路颠簸,但看样子,它还在坚定地向前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