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5-20万级混动SUV还在“比续航数字、拼配置数量”时,smart #5 EHD超级电混跳出了内卷——它带着豪华品牌的技术积淀,把“平顺的电驱体验”“低油耗”、“奔驰同源的精致感”打包进16.99万起的价格里,既没让“豪华”变成“高价标签”,也没让“实用”牺牲“品质感”,在细分市场里走出了“轻奢混动”路线。
一、技术:EHD超级电混,把“平顺与能效”揉进日常用车场景
smart #5 EHD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纸面参数”,而是“技术落地到体验的细节”。这套EHD超级电混系统,实际开起来几乎感受不到“两套动力的切换痕迹”。

早高峰拥堵跟车,电机全程主导驱动,起步轻踩油门就有响应,没有燃油车的“怠速顿挫”;地下车库低速行驶时,车厢内只有轻微电机声,比同价位混动SUV的“发动机频繁启停噪音”安静不少,接孩子上下学时,后排孩子睡觉也不会被吵醒。

车速超过80km/h,发动机悄无声息介入,深踩油门超车时,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发力,推背感线性且持续,不会“踩深了窜、踩浅了肉”;我们实测过高速110km/h定速巡航(全程开空调、满载4人),油耗表显仅5.2L/100km,比同价位燃油SUV低近3L。

CLTC综合续航1000km不是“虚标”——周末带家人从市区到海边景区,往返320公里(去程开空调用导航,返程满载4人+满箱行李),到家后表显剩余续航还有610km;日常市区代步,纯电续航能覆盖一周通勤,基本不用去加油站,偶尔长途也不用像纯电车那样“规划充电桩”,补能灵活性比同价位新势力车型强。
二、设计方面:
作为smart家族首款混动SUV,#5 EHD的设计没走“豪华品牌堆真皮、镀铬的老路子”,而是把“精致感”藏在每一个能触碰到、感受到的细节里。
1. 外观方面:
流线型的车身,风阻系数低至0.28Cd,比同价位SUV平均低0.03Cd,高速行驶能减少风噪,还能帮着省油耗;
“星芒式”的前脸,LED日行灯,白天辨识度高,晚上“渐进式亮起”,仪式感比“一下子全亮”的车型更足;
隐藏式门把手,解锁时缓缓弹出,冬天戴手套也能轻松握住,不会像有些车型那样“弹得太猛”;低风阻轮毂配了“静音轮胎”,胎噪比同价位车型低1-2分贝,雨天抓地力也比普通轮胎强。
2. 内饰方面:
中控台的软质材料,不是表面一层,用力按压也摸不到硬塑料底,触感和奔驰GLA的中控台几乎一致;
车内的缝线是“双针明线”,针脚间距均匀,颜色和内饰配色协调,视觉上比“针脚歪扭”的车型更显高级;
悬浮式中控屏,向驾驶位倾斜5°,开车看导航不用“低头太多”,阳光下不反光,操作流畅度和手机一样,切换功能没有卡顿;
空调的出风口旋钮阻尼感刚刚好,拧动时不会“太松垮”也不会“太费劲”,每拧一下都有“清脆反馈声”,细节处理比很多20万级合资SUV用心。
3. 空间方面:
182cm身高,调整好前排驾驶位后,坐在后排膝盖离前排还有两拳+3指距离,比同价位宝马X1混动版还宽敞3指;
后备箱常规容积420L,装2个28寸行李箱+1个20寸登机箱,还能塞下折叠婴儿车;放倒后排座椅能拓展到1200L,我试过塞下折叠自行车+露营帐篷+烧烤架,完全不用“取舍”;
前排中央扶手箱能放6瓶500ml矿泉水,还带制冷功能,夏天放饮料能保持冰凉;后排门板储物槽能放下1L保温杯+折叠伞,不会像有些车型那样“只能塞下手机”。
三、配置:16.99万起“入门即满配”,不搞“豪华品牌的分级套路”
在配置这件事上,smart #5 EHD没学“豪华品牌低配‘减配’、高配‘加钱’的套路”,从最低配就给足用户常用、实用的配置,16.99万的预算能买到“20万级的配置体验”。
1. 安全配置:“看不见的保护”给得很足
高速上“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能跟紧前车,遇到大车会“主动向另一侧偏移30cm”,避免“跟大车太近”的压迫感;城区道路“行人/非机动车识别”很灵敏,有次我在小区门口没注意到突然跑出来的小孩,系统提前2秒预警,还主动点了刹车,避免了危险;
车身用了65%高强度钢,比同价位车型平均高5%,车门内侧有“防撞梁+加强筋”,关门时的“厚重感”比同价位SUV强不少;前排双气囊+侧气囊+前后头部气帘是全系标配,不像有些车型那样“低配只有双气囊”。
2. 舒适配置:“日常用得到的”一个不少
全景天窗面积能达到1.1㎡,比同价位车型平均大0.2㎡,夏天能开启“遮阳帘”,不会像有些车型那样“遮阳帘太薄”导致车内晒;
自动双区的空调能“主驾、副驾单独调温”,还带“PM2.5过滤+负离子发生器”,雾霾天开车,车内PM2.5数值能快速从500降到50以下,对过敏体质用户很友好;
前排的座椅有“电动调节+腰部支撑”的功能,不像有些车型那样“低配是手动调节”;座椅皮质透气性好,夏天开2小时车后背不闷汗,冬天坐上去不会像真皮座椅那样“太凉”,四季用着都舒服。
四、品牌方面:
很多人会问:“smart以前做小车,现在做混动SUV,靠谱吗?”其实,smart背后的品牌积淀,恰恰是#5 EHD的“品控兜底”——它不是“新势力‘PPT造车’”,而是“有多年豪华车制造经验的品牌产物”。
整车出厂前要经过“32项极端环境测试”(包括-30℃低温启动、45℃高温暴晒、连续1000公里颠簸路测试),比同价位车型多10项测试;漆面厚度均匀,阳光下没有“色差”,用指甲轻轻划也不会“留痕迹”,漆面硬度比同价位车型高20%;
依托豪华品牌售后网络,全国有超过300家服务网点,比很多新势力品牌多150家;小保养间隔1万公里,费用比同价位豪华品牌SUV低30%,养车成本更亲民;
提车时送“定制脚垫+全车贴膜”,不是“廉价赠品”;售后有“24小时道路救援”,比有些品牌的“工作日救援”更贴心,有顾客反馈,周末晚上车胎被扎,救援车1小时就到了,比预期快了不少。
试驾完smart #5 EHD,我没觉得它是十全十美的车——比如快充速度不是“超充级别”,急着补能时不如纯电车快;方向盘转向手感虽然精准,但运动模式下的“路感反馈”不如纯运动SUV强。
但在16-20万级混动SUV里,它确实是“平衡得不错的车型”:比传统燃油豪华SUV(如宝马X1混动)油耗低、配置高;比新势力纯电SUV(如小鹏G3i)续航灵活、补能方便;比同价位合资混动SUV(如本田CR-V混动)设计精致、品牌调性高。
如果大家试驾过这台车,或者对它的EHD电混技术、空间表现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这台“轻奢混动SUV”的真实体验。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