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发力,比亚迪新车直击日系车核心,进军日本市场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0-21 16:23:33 阅读量:3509

昨日,比亚迪在日本东京车展上全球首发了专为日本市场设计的“K-EV BYD RACCO”,并同时推出“纯电+混动”双线战略,正式引入其首款插电式混动车型海狮06DM-i。

比亚迪还带来了全新升级的元PLUS、海豚、海豹等热门纯电车型,旗下高端品牌仰望U9也亮相车展。

此外,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也全新推出了全球首发的纯电卡车T35、小型纯电巴士J6概念车,以及中型纯电巴士J7和大型纯电巴士K8。

王传福发力,比亚迪新车直击日系车核心,进军日本市场-1

此次东京车展,比亚迪几乎带来了其全系列产品,从日本市场青睐的小型车到商用车领域的卡车和巴士,一应俱全。

因此,东京车展上的比亚迪展台吸引了众多日本媒体的关注,展台前人头攒动。

日本媒体评论称,来自中国的比亚迪在日本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攻势,这无异于向日本车企最后的防线发起了挑战。

事实上,这一评论并非空穴来风。

比亚迪此次在东京车展的大规模亮相,透露出两点重要信息:其一,比亚迪的雄心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面向全球市场;其二,海外市场的拓展已成为比亚迪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此之前,比亚迪已在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如今,比亚迪再度将目光瞄准日本市场,这也反映出其对自己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十足信心。毕竟,要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需要具备过硬的核心技术。

此次,比亚迪在日本推出了一款专为日本消费者设计的纯电“K-Car”,命名为RACCO。这款车型严格遵循日本“K-Car”的标准,车身尺寸为3395x1575x1800毫米。

这种方盒状的车型在日本市场非常受欢迎,因为普通日本消费者更注重高性价比和小巧的车型,而不是豪华的设计或过大的空间。

在日本汽车市场,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销量来自于这种方盒状的小型车。因此,比亚迪此次推出的RACCO无疑瞄准了日本市场的核心需求,可能是其在日本市场取得突破的“信号弹”。

这款车型采用了轻量化设计,整车质量约为950公斤,配备了低能耗电机,每公里的电费成本极低。同时,该车采用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拥有20kWh的容量,续航里程可达18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日本城市居民的日常通勤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当国内其他造车新势力还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时,比亚迪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市场。在巴西市场,比亚迪推出了宋Pro和皮卡鲨鱼;在泰国市场,推出了右舵版本的海豚车型;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海鸥更是成为了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市场的销售冠军。

在德国,这个欧洲汽车工业的“心脏”,比亚迪已连续两个月登顶新能源车销售榜,成为当地的新能源销售冠军。

面对不同市场和区域,比亚迪能够迅速推出适应当地需求的车型,这背后得益于其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和超级工厂的研发设计模式。这种能力使比亚迪能够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海外市场,并针对性地设计新车型,甚至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量产交付。

这并不是其他国产车企无法做到,而是因为比亚迪拥有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等核心供应链的全面掌控能力,更不用说其他核心技术,如易四方、云辇、天神之眼等。

这一切都基于王传福多年前提出的技术发展战略,即通过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使比亚迪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尤其在像日本和德国这样对本土品牌忠诚度极高的市场,比亚迪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技术。

因此,比亚迪在东京车展上展出的一系列车型,不仅展示了其技术实力,也彰显了其对日本市场的诚意。

比亚迪专门为日本市场设计的“方盒状”车型,对日本本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亚迪能够将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优势对日系车的“性价比”构成了直接威胁。

换言之,比亚迪在东京车展上的大规模亮相,不仅向日本消费者展示了其强大的产品阵容,也对日本本土车企构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加速转型为电动化。

总之,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已经占据了先机,通过核心“三电”系统和全产业链的优势,实现了高度闭合的业务模式。近年来,比亚迪在技术方面的高投入也带来了众多专利,使其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几乎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

最后,比亚迪不仅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也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因此,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舞台上,比亚迪都值得每一个国人的尊敬。毕竟,除了华为,未来提到中国,人们也会想到比亚迪。

除日本市场外,比亚迪在亚太地区的业务覆盖了20余个国家,涉及商用车、乘用车、叉车及轨道等多个领域。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比亚迪已将战略重心转向海外市场,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

一旦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取得成功,将为其他国产车企树立标杆,铺平出海之路,将国产电动车推向全球市场。

到那时,世界将不再只想到华为,还有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