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驱动系统供应商技术布局精进电动:高压化、集成化与全球化战略
技术布局重点:800V高压平台、SiC功率器件、扁线电机与多合一系统深度集成
技术领域
2025-2027年重点布局
2027年及以后战略方向

高压平台与SiC电控
• 800V SiC商用车控制器为大众商用车集团开发,已进入小批量生产• 乘用车SiC三合一系统配套北汽增程式越野车已量产
向更广泛的800V及以上平台车型推广碳化硅技术,覆盖更多乘用车和商用车平台
扁线电机与多合一系统
• 为国内主流车企(一汽、上汽、奇瑞、北汽)配套扁线电机稳定量产• 高功率三合一系统(集成SiC控制器、扁线电机、电磁差速锁)已投产• 商用车扁线桥驱电机产品谱系覆盖并实现量产
推动"大系统"业务(如四合一系统)成为营收主力,目标使总成业务贡献六七成营收
产能与市场拓展
• 山东菏泽基地二期启动年产30万台碳化硅主驱电控项目,2025-2026年分阶段建成• 欧洲市场为Stellantis集团开发紧凑型三合一电驱系统,预计2027年量产,年配套量超10万套
2027年后海外业务占比提升至约50%,实现全球市场均衡布局
核心战略:聚焦B级车及以上、高中端SUV、越野车等高附加值市场,通过技术垂直整合和全球化双循环布局,构建国内与国际市场协同发展格局。
方正电机:规模化产能支撑技术普及技术布局重点:800V高压平台率先量产、扁线电机技术领先、低空经济新领域拓展
技术方向
当前状态(2025年)
量产与应用计划(至2030年)
800V高压平台
已实现量产,国内首款为小鹏G9配套的800V电机系统
随800V架构车型渗透率提升,相关产品将随合作车型(小鹏、理想等)放量
扁线电机
已批量生产220平台扁线电机,功率密度4.8kW/kg,效率97.6%
作为核心产品通过丽水(年产180万台)和德清基地(规划年产600万台)持续放量
产能保障
丽水基地年产180万台,德清基地一期已投产
德清基地全部达产后总产能超300万台/年(2026年目标)
新领域拓展
获得电动飞行器驱动系统开发定点,为人形机器人开发关节电机
低空经济与机器人成为战略新方向,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技术逻辑:围绕提升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通过高压高速化(800V平台结合碳化硅器件和高转速电机)与材料工艺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汇川技术:智能化与集成化协同演进技术路线图:高压化、智能化、集成化三大趋势并行发展
技术领域
2025年(量产/深化)
2026-2028年(迭代/拓展)
2028-2030年(前瞻/探索)
高压平台
800V高压平台规模化应用,支持2C快充
电压平台拓展,兼容更高功率需求
面向超快充的下一代高压架构预研
功率模块
SiC MOSFET模块量产,PD4.0电控效率98.5%
全SiC模块成本优化与普及,驱动算法优化
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如GaN)应用探索
扁线电机
超低焊工艺使功率密度提升8%+,10层扁线工艺功率密度提升25%
扁线电机在商用车领域全面渗透
结合油冷、磁材料技术,目标效率超97%
系统集成
多合一电驱系统(如五合一)量产,双向DCDC技术简化高压系统
更深度的跨域融合(动力与底盘控制),智能化热管理
基于数字孪生的预测性维护和全生命周期能效优化
生态合作:坚持第三方供应商定位,与理想汽车合资成立汇想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五合一集成系统产线2024年4月投产,600万套满产将贡献超150亿元产值。
华为数字能源:系统化能效优化与全域安全技术演进路径:从单点技术突破到整车能效系统化优化
技术方向
当前应用状态(2025年)
未来技术布局与目标(2025-2030)
800V高压平台
已大规模量产,应用于阿维塔11、智界S7、问界M9等多款车型
向1000V及以上电压平台演进,2025年推出超1000V、功率600kW快充方案
SiC功率模块
已规模化应用,电驱系统最高效率98%
2025年实现全国产化主驱SiC模块批量装车,持续提升功率密度
多合一电驱系统
已迭代至10合1/12合1,重量仅70千克
向"运动域"全场景解决方案演进,实现驱动、制动、转向等系统协同控制
核心目标:
· 极致能效:从1.0时代单点技术突破演进到3.0时代"全民度电十公里",2025年A级车已实现"度电12公里"突破
· 全域安全:通过"运动域"概念将驱动、制动、转向等系统深度融合控制,实现从被动安全到主动预防的升级
2、整车企业电驱动技术规划小鹏汽车:高效、快充、集成、智能四维推进技术协同布局:800V高压平台、SiC功率器件、扁线电机、多合一电驱系统环环相扣
技术方向
核心进展与特点
量产计划与目标
800V高压平台
国内首批量产800V架构,实现超快充基础
已规模化应用G6、G9等车型;未来成为新车型核心标配平台
SiC功率器件
纯SiC方案损耗降低40%-50%;混合SiC方案成本大幅降低
2025年起混合SiC成为主力方案,在超级电动和纯电车型中普及
扁线电机
8层Hair-Pin扁线技术,电机最高效率97.5%
180扁线电机已投产;210扁线电机预计2025年投产;2026年量产效率超97%下一代油冷扁线电机
多合一电驱系统
高度集成化减少体积和重量,提升可靠性
120KW六合一电桥预计2025年投产
AI赋能:电驱动系统深度融入图灵AI智驾体系,通过云端和车端大模型协同实现能源管理全局最优。
蔚来汽车:900V高压架构与全栈自研技术升级路径:从400V系统全面转向900V高压架构,实现充电效率跨越式提升
技术方向
当前状态与应用(2025年)
2025-2030年规划与目标
高压平台
400V系统成熟应用多年
全面转向900V高压架构,旗舰车型ET9(2025年上市)首发搭载,支持峰值600kW充电功率
SiC功率模块
在ET7、ET5等车型永磁同步电机上应用
自研1200V SiC模块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新品牌乐道L60已采用
扁线电机
掌握定子扁导线技术,电机最高效率97%
大规模量产闭口槽连续扁线电机,年产能规划巨大
战略考量:通过全栈自研掌控核心技术,构建平台化电驱系统共享技术摊薄研发成本,实现补能体验对标燃油车。
吉利控股集团:全栈800V生态构建技术体系:800V高压平台、SiC器件、多合一集成、AI智能管理立体化布局
发展路径:
· 2024年:800V平台量产落地,SiC器件规模化应用,发布多合一电驱系统
· 2025年:进入900V时代,深化AI在电驱系统应用,神盾金砖电池统一品牌
· 2026年:推出定制化Robotaxi车辆,极充桩保有量超10,000根
· 2027年:规划电池总产能达70GWh
· 2028年以后:中央计算架构演进,电驱系统持续迭代
关键技术进展:
· 800V生态:全球少数全栈800V解决方案车企,极氪007和全新极氪001全系标配800V高压系统
· SiC合作:与意法半导体和罗姆建立战略合作,第4代SiC MOSFET批量应用于极氪主力车型
· 集成化:发布"十一合一"智能电驱系统,CLTC工况效率达90.04%
· 扁线电机:银河E8换装X-pin扁线绕组工艺油冷电机,功率密度3.1kW/kg
比亚迪:技术纵深与垂直整合护城河技术路径:高压平台、SiC器件、扁线电机、集成化架构协同发展
技术领域
当前阶段(2025年)
中期规划(2026-2028年)
远期目标(2029-2030年)
高压平台
全域1000V千伏架构量产(超级e平台)
1500V及以上电压平台预研
全域高压化普及,实现更高效补能
SiC功率器件
1500V SiC芯片量产,用于高端车型
扩大1200V-1500V SiC在主流车型渗透率
实现SiC技术全系覆盖,向更高耐压等级发展
扁线电机
8层扁线电机规模化应用,转速突破30511rpm
渗透率持续提升至90%以上,向10层及以上发展
结合油冷技术,功率密度向20kW/kg以上迈进
多合一电驱
12合1智能电驱系统量产(e平台3.0 Evo)
功能深度融合,跨域集成
超融合:电驱系统作为整车智能计算节点之一
轮边电机
轮边电机技术量产应用于仰望U8("易四方")
解决簧下质量、密封性难题,探索商用车型应用
分布式驱动在特定车型商业化
核心突破:
· 千伏高压平台:2015年首创800V高压技术,现已发展至全域1000V架构,支持兆瓦级闪充
· SiC垂直整合:自主研发量产1500V车规级SiC功率芯片,自建产线确保供应安全
· 电机高速化:8层扁线绕组技术使电机最高转速达30511rpm,功率密度16.4kW/kg
· 轮边电机应用:"易四方"技术实现四轮独立精准控制,展示电驱动控制软件深厚积累
3、技术布局总体特征与趋势协同化发展:各企业技术路线呈现明显协同特征,800V高压平台、SiC功率器件、扁线电机、多合一集成成为行业共识技术方向。
差异化竞争:供应商侧重技术垂直整合与全球化布局,整车企业注重全栈自研与生态构建,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优势建立技术护城河。
智能化融合:电驱动系统从单纯动力源向智能化执行器演进,与AI智驾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管理全局优化。
产能规模化:2025-2027年关键产能建设期,各企业通过基地扩建和合资合作确保技术落地支撑,2028-2030年转向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