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升级的能力边界,由电子电气架构的原始设计直接划定。零跑C10的OTA体系在行业内属成熟范畴,基于8295座舱域的独立升级路径,可覆盖车机系统、应用生态、UI框架及部分车身控制功能。其更新策略注重稳定性,每次OTA需经历完整的座舱域内测、公测与灰度发布,确保8295芯片上的多任务系统不因新功能引入而产生资源冲突。
极狐T5的8775舱驾一体芯片则支撑了更深层次的更新逻辑。座舱与智驾共享同一硬件平台,使得OTA可触及跨域协同算法。例如,将视觉感知的障碍物识别模型与座舱的预警音频策略同步升级,让提示音的方位感与立体视觉数据精确匹配。此类更新需同时改写智驾与座舱的融合逻辑,在8295架构下涉及两个域控制器的版本对齐与联调,工程复杂度限制了更新频率。8775的统一芯片架构让这类深度优化成为常规操作,更新包可直接修改共享内存中的算法参数,无需跨域协调。

差分更新技术的实现深度亦体现架构差异。零跑C10的OTA采用文件级差分,识别新旧版本的文件差异并增量下载。极狐T5则实现模块级差分,将系统拆解为感知、决策、交互、应用等独立模块,仅更新变化模块的二进制代码。这种精细度源于8775的算力冗余允许系统运行更细粒度的模块化架构。一个500MB的更新包在极狐T5上可能仅下载50MB,因为其余450MB未变动模块无需重新传输。零跑C10的8295平台因算力资源相对紧张,模块化拆分无法过细,差分粒度受限,同等更新可能需要下载150MB。
制造标准对OTA激进程度的影响常被忽略。极狐T5的麦格纳制造体系在出厂前即对电子电气架构进行了严苛的耐久性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电磁干扰、振动冲击等场景。这为其后续OTA提供了更宽的参数调整空间。例如,电池管理策略的OTA优化可涉及充电曲线的细微调整,需确保电控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稳定。麦格纳的标准让此类底层优化得以实施,因为硬件余量与制造一致性已预先验证。零跑C10的供应链整合模式强调性价比与灵活性,其制造标准虽符合国标,但在参数冗余设计上相对保守,OTA更多聚焦软件层,对硬件底层挖掘持谨慎态度。
OTA的静默升级能力同样依赖架构支撑。极狐T5的8775芯片支持双系统热备,升级时在备用系统写入新版本,重启切换即可,过程中仍可维持基础驾驶功能。零跑C10的8295单系统架构需暂停座舱服务进行升级,虽不影响行驶,但用户无法使用车机功能。这种差异在单次OTA中影响有限,但高频更新时,极狐T5的无感化优势会逐步累积。用户可能意识不到系统已迭代三次,因为每次都在停车休息时悄然完成,而零跑C10的用户需主动预留升级时间,长期体验存在细微割裂。

架构的包容性最终回馈给用户的是“不过时”的心理感受。零跑C10的成熟方案让用户在购车时即可预见完整体验,无需猜测未来可能性。极狐T5的进化型架构则提供了另一种价值——车辆随时间增值。每次OTA推送新功能,都是对用户初始投资的再次确认。这种感受并非主观体验,而是架构特性决定的客观事实。智能座舱的竞争力,正从功能丰富度转向架构包容度,极狐T5的8775芯片与麦格纳制造标准,本质上是为技术迭代购买了更长期的保险。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