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当前新能源车出险率显著高于油车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14:15:00 阅读量:2482

作为开了3年新能源车、每年保费都要多掏近千元的车主,我始终没搞懂一个问题:为啥同样是家用车,我的纯电车保费比同事的燃油车贵出一大截?直到最近中国人保和平安财险公布的一组真实数据,才让我看清了这背后的门道——不是险企想“宰”新能源车车主,而是电车的出险成本和维修账单,实在超出了传统车险的核算逻辑。

上周参加自动驾驶出行论坛时,中国人保个人非车保险部副总经理倪宏的发言,戳中了无数新能源车主的痛点:“现在很多新能源车车主都觉得投保贵,核心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显著高于燃油车,再加上案均赔款更高,保费自然降不下来。”这句话瞬间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去年雨天过路口,仅仅是轻微追尾前车,我的车尾灯外壳裂了道缝,结果4S店说必须整灯更换,光配件费就花了3800元,而同事的燃油车同款情况,换个灯罩才300多块。

中国人保:当前新能源车出险率显著高于油车-1

这种“小伤大修”的情况,在新能源车圈根本不是个例。平安财险一位精算师透露的行业数据更直观:家用新能源车的案均赔款约7000元,比燃油车高出近700元,这意味着每一次理赔,险企要多掏10%的成本。而从整个行业来看,2024年的数据更让人揪心——中国精算师协会联合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金额106万亿元,但最终承保亏损57亿元,而且这种亏损已经持续了好几年。

“承保的新能源车越多,亏损就越大。”一位险企朋友私下跟我说,他们公司去年新能源车业务板块亏了近8亿元,为了覆盖成本,只能适度上调部分车型的保费,“不是不想便宜,是实在扛不住”。作为车主,我当然理解保费上涨的无奈,但每次看到账单上的数字,还是忍不住心疼——我的车裸车价20万,今年保费5800元,而邻居同款价位的燃油车,保费才4200元,一年差出1600元,三年下来都够换一套车机系统了。

为啥新能源车的理赔成本会这么高?核心问题就出在“修不起”上。首先是电池成本居高不下,这可是新能源车的“心脏”,也是最烧钱的部件。目前主流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占整车比例差异很大,最低的30%,最高的能到70%,大部分都在40%到50%之间。也就是说,一辆20万的电车,电池就值8到10万。去年我小区一位车主发生侧面碰撞,电池包轻微受损,4S店直接建议更换,光电池费用就花了9.2万,相当于车价的一半,这理赔金额能不高吗?

其次是零部件的“集成化陷阱”。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为了追求科技感和续航,采用一体化设计,最典型的就是车灯。我之前开燃油车时,尾灯灯泡坏了,花50块钱自己就能换,但现在的新能源车,单侧尾灯都是一体化长灯组,哪怕只是外壳裂了、一个LED灯珠不亮,都得整灯更换,费用动辄几千元。我身边一位特斯拉车主,倒车时不小心蹭到墙角,左尾灯蹭掉一块漆,4S店报价4500元更换整灯,他直呼“修不起”。

智能设备的维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的新能源车,中控屏、自动驾驶传感器、雷达都是成套集成的,哪怕只是局部损坏,也得整套更换。我朋友的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下雨天被树枝砸中前挡风玻璃,本来换玻璃只要2000元,但因为玻璃上集成了自动驾驶雷达,只能换原厂带雷达的总成,最终花了1.2万元。而且这些零部件基本都是原厂供应,维修渠道特别有限,授权门槛又高,外面的修理厂根本拿不到配件,价格自然被4S店垄断。

除了维修贵,新能源车的出险率确实比燃油车高。作为每天开电车通勤的车主,我发现几个很现实的情况:一是电车的加速快,很多新手车主掌握不好油门,容易出现追尾事故;二是电车的车身更重,同样速度下碰撞的冲击力更大,车辆损坏程度也更严重;三是冬天续航打折,很多车主为了省电会降低胎压,刹车距离变长,出险概率自然上升。我自己就经历过两次险情,一次是起步时加速太猛,差点撞上前方的自行车;另一次是冬天胎压偏低,雨天刹车时滑了一下,幸好及时稳住了方向。

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3105万辆新能源车的承保规模,已经占到了家用车市场的近20%,但57亿元的承保亏损,让很多险企陷入了“两难”:不涨价,亏损越来越大;涨价,车主抱怨越来越多。其实作为车主,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合理的保费,而是希望保费能和风险匹配,同时能享受到更透明的维修和理赔服务。

比如我去年理赔时,4S店一开始报价5200元,后来我自己联系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发现其中有1300元的配件是没必要更换的,最终理赔金额降到了3900元。这说明很多时候,维修费用的虚高,也是推高保费的原因之一。如果险企能和维修厂建立更规范的定价机制,减少不必要的更换,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理赔成本。

另外,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很快,电池安全性、零部件耐用性都在不断提升,出险率和维修成本也应该会逐步下降。希望险企能建立更动态的保费调整机制,根据不同车型的实际风险数据来定价,而不是“一刀切”地上涨。比如那些电池安全性高、维修成本低的车型,保费应该适当降低;而那些维修费用居高不下的车型,再合理上调,这样才能让车主觉得公平。

作为一名新能源车车主,我依然看好电车的未来——毕竟它的驾驶体验、用车成本(电费)确实比燃油车有优势。但保费贵、维修贵的痛点,也确实需要行业各方共同解决。险企需要优化定价模型,车企需要在设计时考虑维修便利性、降低零部件成本,维修渠道需要更透明规范,这样才能让新能源车真正走进更多家庭。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开的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你的保费每年要花多少钱?有没有遇到过“小伤大修”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经历,咱们一起聊聊新能源车的那些“甜”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