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有意挑起争端,但这两款智能驾驶系统在中国道路上的表现,确实像两位性格迥异的新手司机。上周,我刚帮朋友试验了新升级的特斯拉 FSD,紧接着又驾驶了同事的比亚迪汉,两者之间的差异令人忍俊不禁。
先来说说特斯拉 FSD,更新至最新版本后,其驾驶表现相当大胆。在快速路上变道时,FSD 的动作非常果断,打灯、观察、并线一气呵成,甚至比一些老司机还要利落。然而,一旦进入城区,这位“美国来的朋友”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一次在路口,直行红灯、左转绿灯的情况下,FSD 竟误将左转绿灯当作直行信号,几乎闯红灯,幸亏我及时踩下了刹车。事后了解到,FSD 在识别中国复杂的交通信号灯组合方面存在缺陷。

更令人头疼的是公交专用道问题,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承认这是其一大难题。我在晚高峰时段进行了一次测试,系统无法准确判断某一特定时间段是否可以进入公交专用道。尽管当时是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时间,但系统却始终不敢进入,导致车辆紧随公交车缓慢行驶。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天再次行驶同一路段时,系统竟然记住了时间规则,这一点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相比之下,比亚迪 DiPilot 的表现显得更为稳重,甚至有些过于保守。据称,其“天神之眼”系统能够在没有高精度地图的情况下运行。我在一条城郊没有标线的小路上进行了测试,DiPilot 确实能够稳稳地沿着道路行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 FSD 更加大胆。在城区遇到突然出现的外卖车辆时,DiPilot 的刹车反应非常迅速,这一点令人感到安心。
然而,DiPilot 也有让人感到不耐的时候。在高速公路上变道时,系统总是会犹豫一两秒钟,确认安全后才会行动,这在赶时间的情况下令人颇为焦急。此外,不同版本之间的功能差异也很大,低配版本只能在高速公路上使用,而若想具备城区功能,则需要选择高配版本,这一点与特斯拉不同,后者购买软件包即可逐步升级。不过,特斯拉的软件包价格不菲,需数万元,并且只有配备最新芯片的车辆才能安装。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两套系统在处理突发情况时的逻辑截然不同。上次遇到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车,FSD 的反应是猛烈刹车并迅速观察旁边车道,试图借机变道;而 DiPilot 则是稳妥地刹停,等待前方车辆移动后再继续行驶,表现出明显的谨慎态度。这种差异或许可以理解为“美式激进”与“中式稳健”之间的区别。
实际上,可靠性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经常在高速公路上和新建城区行驶,DiPilot 的无图系统能够减少你的担忧;而如果你喜欢驾驶利落,且能够接受偶尔的纠错,FSD 的驾驶体验则更接近真人。但无论选择哪一款系统,都不要完全放手,务必保持注意力集中。上次我朋友在使用 FSD 时分心,系统多次发出警报才将他拉回注意力,想起来着实令人后怕。
另外,关于耗电问题,两套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会增加电耗,但并未达到影响续航的程度,这一点无需过于担忧。至于升级方面,特斯拉的 OTA 推送虽然速度快,但功能有时会有所缩水;而比亚迪的推送虽然速度较慢,但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更为扎实,各有利弊。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