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卖楼,本田跑路,技术断代谁来救?
日产公司把总部大楼卖给了中国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商,售价约45亿元,但他们继续租用这栋楼办公,每月支付租金,这种情况反映出公司资金紧张,不得不变卖核心资产来换取现金流。

从2017年起,日产的销量就开始持续下滑,那年他们卖出了700万辆车,现在却只剩下334万多辆,几乎减少了一半以上,去年公司亏损了355亿元人民币,连续好几年都在赔钱,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表现得更加明显,2021年还能卖出113万辆,到了2024年就只有69万辆,这种情况不是小问题,而是个需要重视的大问题。

他们先是通过裁掉一万多人来应对困境,接着把产量减少了一成,到2023年又推出一个“三年复兴计划”,打算将工厂从二十多家缩减到十家左右,再削减两万名员工,但这项计划没能撑满一年,效果几乎看不出来,后来他们还想找本田合作,两家公司一起渡过难关,2024年底双方签了备忘录,结果2025年初本田方面突然退出,明确表示合并无法继续,日产最后的一线希望也落空了。

日产在八十年代确实很有技术实力,他们研发了RB26发动机和四驱系统,GT-R也成了性能车中的经典,但自从1999年雷诺入股之后,公司就开始把精力放在节省成本上,研发投入逐渐减少,GT-R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没有换代,而其他品牌已经更新了两代车型,更可惜的是,日产在2010年率先推出了量产电动车Leaf,但后续没有持续发力,导致在新能源领域渐渐落后,如今中国车企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明显走在了前面。
不止是日产汽车,整个日本车企都在走下坡路,丰田去年卖出1015万辆车,看着还算可以,但十年都没有什么增长,本田从532万辆掉到380万辆,三菱和马自达也差不多是这样,2018年日本八家车企在全球卖了2800万辆车,到了2024年只剩下2300万辆,市场被中国的新兴品牌和德国的电动车抢走了,根本没有留一点情面。
日本汽车企业有个深层问题,他们太依赖传统方式,比如发动机技术和精益生产模式,面对软件、电池和智能座舱这些新领域,反应总是慢半拍,雷诺公司进入后,更关注成本控制,而不是推动技术更新,内部研发团队实力减弱,项目进度拖延,决策也显得犹豫,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得到政策支持,加上供应链已经很成熟,直接就把智能化和电动化整合起来,技术差距就这样被越拉越大。
日产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卖楼只能暂时缓解资金问题,却解决不了根本上的困难,本田不愿意合作,说明其他大厂也不太想帮忙,技术落后已经不是短期的事,要追赶上来,就必须彻底调整结构、投入研发、改变思路,可眼下他们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了,更别说拿出力量去做创新。
这个品牌曾经风光无限,现在走到这一步,不只是运气问题,它错过了几个关键机会,每次都是等别人行动了才想起来要跟上,结果总是慢一步,如今连总部大楼都只能租着用,这种体面让人看了挺心酸的。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