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门驶出收费站,电子屏幕显示“通行费0元”——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最近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多地车主们的日常生活中真实上演了。
“工作日往返就是20元,高速免费以后预计每个月可以节省超400元。”在长沙市星沙某企业工作的吴先生很高兴,他家住浏阳市永安镇,每天都要途经长永高速。这条已运营近31年的湖南首条高速公路,从11月2日起告别了收费历史。

与此同时,四川的成绵高速、成都城北出口高速,以及湖北的S18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等,也因收费期满在今年相继停止收费。一批“老高速”正集体步入免费时代。
01 契约兑现:各地高速纷纷履约免费
近期,全国多地多条高速公路收费期陆续届满,按照政策规定停止收费。

湖南省长永高速于1994年12月28日通车运营,是湖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关于长永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处置方式的通知》,该高速收费期于2025年11月1日到期,从11月2日0时起实行“零费率”方式终止收费。
所谓“零费率”,即对通行本路段的所有车辆按0元计算车辆通行费,并代为收取其他路段的车辆通行费。现有收费设施仍然保留,车辆进出收费站时依旧需要正常领卡或使用ETC通道。
在四川,成绵高速和成都城北出口高速也分别于2025年9月4日和9月17日收费到期,随后停止了收费。而S18武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则于2025年6月19日因收费期满停止收费。
02 历史背景:30年收费期限的由来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期限的制度设计,源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原则。
这一制度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允许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方式,偿还建设阶段的贷款或集资款项。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收费年限: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中西部地区可延长至20年;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通常在25年至30年之间。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始于1988年通车的沪嘉高速公路。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9.07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2.41万公里。
03 经济影响:免费通行带来的多重效益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最直接的效果是降低了车主的出行成本和区域物流成本。
以长永高速为例,按现行收费标准,全程收费为10元。对于像吴先生这样的日常通勤者,免费政策意味着每月可节省超过400元的交通开支。
更深层次的影响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深圳梅观高速免费后,沿线企业物流成本下降15%,直接推动了华为、富士康等产业集群发展。四川成绵高速免费首季度,沿线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5%,并吸引了12家外地企业落户。
这些变化印证了“放弃小利换发展”的远见,通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04 现实挑战:免费后的养护与管理难题
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后,也面临着车流量激增和养护资金短缺等现实挑战。
以武汉天河机场高速为例,2025年6月19日免费后,日均车流量从1.5万辆跃升至4.5万辆,增幅达200%。虽然取消收费站提升了通行效率,但原有道路已难以承载激增的车流,早晚高峰拥堵频发。
更关键的是养护资金问题。一条高速公路年养护成本可达数千万元,若多条线路集中到期,地方财政难以长期独力支撑。
面对这一矛盾,各地应对方式趋于一致:保留收费设施,实行“零费率”运营。车辆仍需使用ETC或领取通行卡,系统以“0元”计费。这些设施继续代收其他联网路段的费用,维持全国高速公路“一张网”运行。
05 未来展望:多元化资金保障与政策调整
为应对免费时代的挑战,各地正探索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
深圳曾通过回购梅观高速收费权,同步开发沿线土地,获得约300亿元收益,用于反哺养护成本。浙江尝试“高速+矿权”模式,将采矿权收益用于公路维护。
一些地方还推动发行高速公路养护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上海则建立财政与市场结合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业通过PPP模式参与服务区商业、充电设施等经营,以收益补充养护支出。
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也在跟进。2024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新草案提出,政府收费公路不再机械设定年限,而是根据“债务还本付息需求”合理确定期限。
更关键的是,草案首次提出建立“养护管理收费”制度:在债务偿清后,公路可继续收费,但用途仅限于养护与管理,标准按实际支出核定。
随着第一批高速公路陆续到达收费期限,免费通行的时代正在逐步开启。然而,“免费午餐”背后是巨大的养护成本和管理挑战。
读者朋友们,你们支持高速公路收费期满后免费通行吗?面对免费后可能带来的拥堵和养护难题,你觉得应该如何平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