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家电女王宣布要造车时,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又一场营销噱头。毕竟,从空调到汽车,这跨度比从卖菜到卖火箭还离谱。
这款车还没上市,车标就引发了全网热议。五个圆圈叠加在一起,乍一看像极了某豪华品牌的”升级版”,网友调侃:”这是奥迪五环失散多年的表弟吧?”更有人直言:”这标贴五菱上能当库里南开。”但当售价公布的那一刻,所有玩笑都变成了质疑。
没错,这就是董明珠倾注心血的格力艾菲MPV,售价43万元。
一个做空调的品牌,造出来的车要卖到BBA的价位,这不是自信,这是疯狂。2019年推出至今,全年销量仅2708台,平均每天卖不到8辆,比小区门口便利店的矿泉水还难卖。更扎心的是,业内人士算过账:每卖出一辆艾菲,就要亏六位数。这场造车梦,到底是制造业情怀,还是一场豪赌?

01 从30亿豪赌到247亿债务,董明珠的造车执念有多深?
2016年,董明珠提出让格力收购银隆新能源,股东大会上被一票否决。换成普通人,这事就算了。但董明珠不是普通人,她直接找来王健林、刘强东等商界大佬,自己掏了30亿真金白银,硬是把银隆拿下了。
这份执念背后,是对中国制造业的信仰。她相信只要堆料、砸钱、搞研发,就能像做空调一样把车做好。可现实狠狠打了脸。到2021年,银隆改名格力钛,账面欠债247亿元,相当于格力电器九个月白干。

造车不是做空调,用户要的不是压缩机有多好,而是这车能不能让我开得爽、用得省、面子足。

02 43万买个”五环表弟”,配置却让人笑不出来
先说车标,五个圆圈叠在一起,设计师怕不是连夜跑路的。网友评论炸了锅:”这标贴奥拓上能卖奥迪价。”“花43万买个山寨感,谁能接受?”
再看配置。艾菲MPV定位高端商务,价格比2019年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贵10万,甚至高过后来的Model Y,但核心竞争力呢?充电速度慢到让人怀疑人生,快充要2小时,车主吐槽:”充完电商场都变住宅区了。”
更绝的是,车里居然配了格力空调出风口。这是买车送家电,还是买家电送车?网友直接破防:”花这钱买BBA不香吗?韭菜还没长就急着割?”
对比一下:43万能买奥迪A6L、宝马5系,甚至能上特斯拉Model Y四驱版。而艾菲呢?品牌没溢价、续航没优势、充电慢如蜗牛,唯一的卖点可能就是”董明珠造的”这五个字。
03 传统制造跨界的困境:情怀填不满亏空
董明珠的坚持我佩服,但造车真不是堆空调料那么简单。空调做好了能卖贵,因为用户认品质。但车不一样,用户要的是续航、充电、智能化、品牌认同,一样都不能少。
艾菲的失败,本质是传统制造跨界的通病:品牌没溢价能力,供应链整合脱节,用户认知错位。就像卖冰箱的突然卖车,消费者第一反应是:”这冰箱做的车能开吗?”
更致命的是定价策略。2019年每卖一辆艾菲,亏损达六位数,这不是造车,这是烧钱做慈善。网友辣评够扎心:”花43万买五环亲戚,多少带点情怀充值。”
对比那些成功跨界的品牌,小米用性价比和生态链打市场,华为靠技术和智能化吸粉,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而格力呢?既想要高端溢价,又拿不出匹配的产品力,这不是勇气,这是脱离市场的盲目自信。
董明珠的造车梦还在继续,格力钛的债务还在累积。这场豪赌的结局如何,没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真正的好车,不是靠情怀和噱头撑起来的,而是用实打实的产品力征服用户。
43万的艾菲,车标再惊艳也好,空调再高级也罢,如果充电要2小时、品牌没认同、性价比为零,谁会为这份”制造业情怀”买单?有的车用价格讲故事,有的车用产品说真话。消费者不傻,他们要的从来不是传奇,而是一辆真正值得这个价的车。
这事你怎么看?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