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跌了三成,销量连掉俩月,比亚迪是不是快撑不住了?
”——群里有人甩出这条消息,瞬间把潜水党全炸出来。
别急着唱衰,先把财报拆成两半看:左边是血条,右边是蓝条。

血条确实在掉,可蓝条攒得比谁都快,这游戏还没结束。
先说血条。
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32.6%,四年来头一回“双杀”。

单车均价被价格战打到13.7万,比去年又便宜一千五,等于每台车少赚一部iPhone。

更尴尬的是,9月销量首次负增长,10月跌幅扩大到12%,朋友圈“迪粉”集体静音。
原因不复杂:国内新能源渗透率飙到53%,增量变存量,大家开始“内卷吃鸡”。
比亚迪不得不跟着降价,毛利被啃掉一大口。
可蓝条这边,画风完全相反。
海外销量像开挂:1-8月出口28.6万辆,同比翻四倍;泰国直接拿下42%市占率,当地出租车师傅开口就是“BYD,OK!
”
墨西哥工厂10亿美元砸下去,2026年投产,目标年产15万辆,顺带把关税墙撕出一道口子。
高端局也悄悄吃鸡:仰望U8顶着109.8万均价,9个月卖出2.3万辆,数字不大,但把“国产百万豪车”第一次写进富人购物清单。
技术栈更离谱,第五代DM发动机热效率46.1%,一箱油比别人多跑小一百公里;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400Wh/kg,实验室里已经能循环一千次,宁德时代听了都得抖三抖。
研发费437亿,日均1.6亿,烧钱速度堪比火箭,但烧出来的都是下一代门票。
所以,现在像极了一场“换血”手术:
左边割掉的是低端利润,右边输进去的是海外渠道、高端品牌、技术壁垒。
阵痛期当然难看,股价跳水、群里唱空、黑稿满天飞,可一旦手术完成,2026年墨西哥工厂+固态电池双线量产,对手再想追,得先跨过关税、品牌、技术三座大山。
那时候回头看,13.7万的单车均价可能只是“旧王退位”的代价,而不是“帝国崩塌”的信号。
一句话总结:比亚迪正在用短期利润换长期命根子,赌的是两年后全球牌桌的新座次。
你觉得这场赌局能成吗?
评论区丢个骰子,看看谁的点数更准。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