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精灵#5最低售价:22.99万起最高降价:4.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734车友热议二手车22.39万起 | 3辆
要是说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像张被卷到极致的考卷,那 smart 精灵#5 EHD交出的答案,光第一行就透着满满的实在。之前预售价出来的时候我还琢磨,这挂着奔驰设计标签的车,价格怕是得让人咬咬牙,结果正式上市直接给了个限时到手价 16.99 万元起,比预售价少了 2 万不说,跟纯电版比更是便宜了 6 万。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价格的时候,我手里的咖啡都顿了一下 —— 要知道,过去 smart 给人的印象一直是 “精品小车”,虽说设计亮眼,但跟 “亲民价格” 基本不搭边,更别说这还是台轴距近 2.9 米的插混 SUV。
不过价格这东西,顶多算个敲门砖,真正能留住人的,还得看车子本身的实力。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它到底还能不能保留住 smart 那股子精致劲儿?在混动这个竞争早就白热化的赛道上,又能不能站稳脚跟?带着这些疑问,我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从市区通勤到高速长途,再到周末去郊外的非铺装路面试了试,算是把这台车摸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唠唠。
第一次见到 精灵#5 EHD实车,老远就认出了那熟悉的 “方盒子” 造型,短前后悬加上立体的腰线,看着特别干练,没有多余的线条堆砌。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跟之前 smart 的风格不太一样,好像在刻意摆脱 “可爱” 的标签 —— 前包围的护板造型比纯电版粗犷不少,看着多了点硬气,车尾的扩散器换成了枪灰色饰板,还有新增的哑光拉丝工艺,再配上苍岩灰、星漩蓝这些总共 5 种车色,往那一站,隐约透着点户外探险的气质,不再是以前那种只适合在市区里穿梭的 “小精致” 了。

尺寸方面我特意核对了官方数据,长宽高分别是 4705/1920/1710mm,轴距刚好 2900mm,跟奥迪 Q5L 比起来都差不了多少。这一下就彻底告别了 smart 老款车型 “小巧玲珑” 的影子,完完全全成了一台正经的中型 SUV。我身边有个朋友,之前一直纠结要不要买台大气点的家用 SUV,看到这台车的尺寸后眼睛都亮了,说 “这才像个能带着全家出门的车”;但也有另一个喜欢老款 smart 的朋友,看到实车后有点失落,说 “少了点穿街走巷的灵巧劲儿,感觉没那么‘smart’了”,这点大家要是考虑入手,可得根据自己的需求琢磨琢磨。
拉开车门坐进去的瞬间,能明显感觉到 smart 一直强调的 “新奢” 理念没缩水。双 13 英寸的 AMOLED 屏幕是全系都有的配置,我特意凑近看了看,这屏幕用的是跟新款 iPad Pro 同款的 Tandem 双层 OLED 技术,显示效果特别细腻,就算是在大太阳底下,屏幕上的字也看得清清楚楚,不会像有些车的屏幕那样反光严重。而且整个车机系统是靠 AMD V2000 桌面级芯片撑着的,加上 25.6 英寸的 AR-HUD,五屏联动操作起来特别顺畅,我试着快速切换导航、音乐、空调界面,一点卡顿都没有,比我之前试驾过的不少同价位车型都要利落。

语音交互这块也挺有意思,搭载的豆包 AI 大模型比一般的车机智能不少。之前试驾别的车,要是想同时干两件事,比如 “打开空调并导航到最近超市”,往往得说两遍,可这台车一次就能搞定,有时候我随口说句 “有点冷”,它还能自动把空调温度调高两度,这点确实多了些人情味。不过有个小细节得说一下,纯电版上那些标志性的选装配置,比如车载投影仪、户外音响,在 精灵#5 EHD上都见不到了,问了工作人员才知道,这是为了控制成本做出的妥协,虽说能理解,但心里还是有点小遗憾。

用料方面,车内软质包覆率达到了 85%,这点我特意用手摸了个遍,扶手区、AB 柱装饰板这些经常碰到的地方,全是软乎乎的材质,没有一点硬塑料的廉价感。座椅用的是 Nappa 小牛皮,坐上去的触感很细腻,配合 256 色的氛围灯,晚上开车的时候,座舱里的氛围跟奔驰 S 级比起来,还真有几分相似。高配车型的零重力座椅我得重点夸夸,不仅坐着舒服,还兼顾了安全,腰部支撑特别到位,我开了两个小时高速,下来的时候腰一点都不酸。后排也挺给力,一键就能 “躺平”,我 1 米 8 的身高坐在后面,膝盖前面还有不少富余空间,就算长途出行,后排乘客也不会觉得憋屈。
动力系统绝对是 精灵#5 EHD的核心亮点,这套基于吉利雷神电混 2.0 技术打造的系统,光看官方参数就挺唬人 ——1.5T 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 47.26%,工作人员说这是目前量产发动机里前列高水平,再配上 200kW 的驱动电机和三挡 DHT 变速箱,系统综合功率能到 320kW,扭矩更是有 635N・m,零百加速官方数据是 6.9 秒。不过参数再好看也得实际开起来才知道,我特意找了条空旷的路段试了试,起步的时候电门响应特别快,没有一点迟滞,推背感很直接,就算是高速上再加速,动力也跟得上,超车的时候一点不费劲。
比较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平顺性,三挡 DHT 变速箱换挡的时候几乎没什么感觉,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发动机直驱介入的瞬间,要是不看仪表盘,根本察觉不到切换的动静。之前试驾过不少混动车型,馈电的时候动力都会明显衰减,可 精灵#5 EHD就算电池电量低于 20%,加速的时候也没觉得乏力,这点确实做得不错。噪音控制也值得一提,全车有 170 多处声学包,我专门测了一下,80km/h 的时候车内噪音才 59 分贝,就算发动机启动,坐在车里也只能听到很轻微的声音,不会影响跟乘客聊天。
油耗方面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特意把车开到馈电状态试了试,在市区里正常开,堵车、红绿灯都算上,百公里油耗也就 4.4L,换算下来每公里成本大概 3 毛钱,而且还能加 92 号油,不用特意找高标号汽油,日常用起来特别省心。续航上,官方提供了两种电池组可选,20kWh 的电池组 CLTC 纯电续航 120km,41.46kWh 的则能到 252km,我试驾的是 252km 版本,平时在市区通勤,一周充一次电完全够用,就算偶尔跑个小长途,满油满电状态下综合续航高能到 1615km,根本不用担心半路没电。充电速度也挺快,支持 3C 快充,从 10% 充到 80% 电量,不到 20 分钟就能搞定,上次在服务区,我刚买完一瓶水回来,电量就补得差不多了。
空间表现上,2900mm 的轴距确实没白费,这台车妥妥的是台实用主义的 “大五座” SUV。我跟三个朋友一起试乘,后排三个人同时跷二郎腿都不觉得局促,膝盖离前排座椅还有一拳多的距离。
后备厢常规容积就有 625L,我试过把两个 28 寸的行李箱放进去,再塞几个背包也没问题,要是把后排座椅放倒,容积能扩展到 1525L,上次帮朋友搬东西,连个小柜子都塞进去了。
而且车内到处都是储物空间,粗略数了下有 32 处,手机、水杯、雨伞这些小物件,随手都能找到地方放。不过有个小遗憾得说一下,全系都取消了空气悬挂和大尺寸轮毂的选装,工作人员说是为了控制成本,虽然能理解,但要是能有选装的机会,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智能辅助驾驶这块,硬件配置倒是挺实在。Max 版本标配了高速 NOA,Ultra 版更厉害,直接加了激光雷达和双 NVIDIA Orin X 芯片,算力能到 508 TOPS,还支持城市领航辅助。不过我得说句实在话,之前听不少 smart 纯电版的用户反馈,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有时候会有 “跳票” 的情况,比如宣传的某些功能,交付后得等好长时间才能通过 OTA 更新用上。
这次 精灵#5 EHD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际表现怎么样,目前还不好说,毕竟刚上市没多久,还得等车主们实际用一段时间才能验证。安全配置方面倒不用太担心,7 个安全气囊、360 度影像、车道保持这些都是全系标配,硬件层面做得还算到位,我在试驾的时候特意试了试 AEB 自动紧急制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反应还挺及时。
最后跟大家聊聊选购的事儿,我对比了一下四款配置,心里也有个大概的判断。120 Pro 版本 16.99 万,适合预算比较紧张的朋友,L2 级辅助驾驶、座椅加热、双 13 英寸屏幕这些基础配置都有,日常代步肯定够用,就是少了点高阶的舒适功能;120 Max 版本 17.99 万,我觉得是比较值得推荐的,多加 1 万块钱,就能拿到高速 NOA、座椅通风和按摩,还有森海塞尔 20 扬声器,不管是智能还是舒适感,提升都特别明显,性价比很高;252 Max 版本 19.29 万,适合家里有充电桩、充电方便的用户,132km 的纯电续航提升,能覆盖更多通勤场景,不用经常加油;252 Ultra 版本 21.99 万,多了激光雷达和城市 NOA,适合那些特别喜欢科技配置的发烧友,但 2.7 万元的差价,跟其他版本比起来,性价比就一般了。
smart精灵#5最低售价:22.99万起最高降价:4.00万图片参数配置询底价懂车分暂无懂车实测暂无车友圈3734车友热议二手车22.39万起 | 3辆总的来说,精灵#5 EHD的推出,能看出 smart 在往 “接地气” 的方向转变。
它用 16.99 万的价格,把奔驰设计、雷神混动、大五座空间这些优势打包给到消费者,既解决了纯电版的续航焦虑,又改掉了之前价格偏高的问题。但话说回来,smart 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品牌转型之后,以前 “小众精品” 的标签慢慢淡了,现在要跟众多家用 SUV 竞争,能不能在这个市场里杀出重围,还真不好说。
如果你正在找一台设计独特、技术扎实,既能在市区通勤又能跑长途的插混 SUV,那 精灵#5 EHD或许是 20 万以内少有的平衡之选。毕竟,当 “有设计感” 和 “实在价格” 能同时出现在一台车上的时候,任谁都会忍不住多留意两眼,至于它到底适不适合你,我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去 4S 店试试,亲自开一圈,比听我再多说都管用。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