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下滑的市场份额,合资品牌终于在本年度下半年止住了颓势,期盼已久的反攻也正式拉开帷幕。
9月对于上汽而言是丰收的月份,其时隔五个月再次荣膺销量冠军,将比亚迪从榜首位置挤下。除了自主品牌强势复苏外,合资品牌的崛起也展示了其当前的真实实力。
从销量数据来看,上汽通用9月表现尤为出色,销量达4.95万辆,同比增长124.38%,延续了此前强劲的复苏势头;上汽大众9月销量则以9.41万辆的成绩刷新了年内月度销量新高。
这两大合资品牌的强势复苏,从单一车型的市场表现中可见一斑。帕萨特8月销量接近1.9万辆,别克全新增程车型至境L7上市不久即取得1.2万辆的预订量。这两款车型的成功逆袭,反映出老牌合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不同理解和反攻策略。

帕萨特变得更智能,性价比更高
帕萨特9月销量达到1.8万多辆,曾一度碾压帕萨特和日系三剑客的比亚迪汉如今销量下滑,汉DM上月销量仅有4000余辆。最近比亚迪汉推出了续航更长的改款车型,虽然说帕萨特迫使汉改款有些夸大其词,但其中也有吉利星耀8与奇瑞风云A9L等车型的冲击。帕萨特能够凭借纯油动力实现销量反弹,主要归功于其自身实力与性价比的提升。
目前帕萨特的性价比非常高。根据已购车用户的反馈,2025款帕萨特380龙腾版首购无补贴全款落地约为17万至17.38万元,现金优惠2.3万至2.5万元,裸车价可控制在15.19万至15.39万元,总落地价格在17万元以内。
而比亚迪汉的起步价为16.88万元,帕萨特在价格上几乎与汉处于同一水平。虽然在使用成本上可能略高,但对于经常跑高速的用户来说,帕萨特的能耗依然非常节省,并且无需充电,没有补能烦恼,这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帕萨特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智能化方面,帕萨特配备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MOS智慧车联车机系统,标配5G网络、前排语音识别等功能。此外,车内还配备了自动三区空调、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40W手机无线充电面板、30色氛围灯等配置,以及全速自适应巡航。尽管在反应速度和应用丰富度上不如某些自主品牌,但日常使用完全能够满足需求。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近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上汽大众去年提出的“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战略,旨在推动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的共同发展,并提升不同动力类型车辆的智能化表现。他认为,燃油车市场仍有发展空间,燃油车用户对智能化也有需求。
9月29日,上汽大众宣布Pro家族2026款正式上市,由途观L Pro、帕萨特 Pro、途昂 Pro组成的Pro家族,旨在为用户带来超可靠的辅助驾驶、超好用的人机共驾与智能座舱,打破燃油车在智能体验上的“代际落差”,实现油电同智、体验无界的用车体验。
明年,上汽大众将推出8-9款涵盖多种能源形式的新能源产品,通过这一过程,逐步在新能源市场建立品牌的信心与美誉度。
上汽大众通过为燃油车配备强大的智能化系统,补足短板,并以诚意十足的价格策略,使得燃油车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事实证明,上汽大众的这一策略非常成功。未来,随着增程产品的推出,上汽大众的反击才刚刚开始。稳住燃油车基盘,循序渐进地推出多种能源形式的新能源产品,体现了老牌合资品牌的稳健策略。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称,从行业变化趋势来看,传统燃料汽车生产厂家自2025年以来在市场策略方面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提升产品性能(如增加配置)和调整价格等方面,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传统燃料汽车的表现。
正视差距才能谈抗衡
去年8月,上汽通用进行了管理层的人事调整,卢晓担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薛海涛担任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上汽通用在一年内完成了自我革新,实现了销量连续增长,利润成功转正,这也是上汽通用正视与对手之间差距的结果。
如今推出的至境L7更像是上汽通用埋头苦学武林秘籍的集大成产品,逍遥架构、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1.5T阿凡达发动机、奥特能电池和增程最强单电驱等技术解决了当前增程产品的痛点,销量爆单也在意料之中。
在之前的采访中,上汽通用汽车高层坦诚表示,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低谷,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距。如今,美方对别克品牌充分放手,让其自行定义和研发,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别克这样的品牌,拥有百年的历史和丰富的造车经验,泛亚是中国最早的研发中心,研发团队实力非常强大。在这个新时代里,只要补足原来的短板,我们就完全有能力与他人抗衡。”显然,别克内部充满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目前除了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别克外,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也通过高度本土化策略受益匪浅。
广汽丰田9月销量为7.65万辆,同比增长5.84%,环比增长19.53%。表现较好的车型中,铂智3X交付9017辆,创下单月纪录,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已超过4.3万辆;东风日产9月销量近5.77万辆(含东风英菲尼迪、启辰),同比微降1.31%,环比增长5.78%。其中,N7成为东风日产的关键产品,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N6预计四季度上市,有望复制N7的爆款逻辑。
实际上,合资品牌未来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突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本土化布局,打造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本土科技企业合作,打破智能化方面的竞争力不足;利用中国市场的过剩产能和供应链优势,拓展出口业务;改革销售模式,推行厂家直营模式。
显然,目前市场上反响较好的合资品牌都在努力做好这些方面,其推出的产品也确实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合资品牌的复苏证明了,在新时代的汽车市场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持续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