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回暖背后:价格、智能与战略的三重突围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0-30 01:07:57 阅读量:1222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占据市场话语权的当下,传统燃油车并未淡出舞台,反而以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的态势实现 “逆势反弹”,成为 2025 年车市最亮眼的变数之一。

数据显示,今年 1-9 月燃油车国内累计销量达 814.1 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 47.76%,近半的市场份额印证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价格下探:点燃回暖导火索

本轮燃油车回暖的直接推手,是力度空前的价格让利。

为争夺市场份额,主流燃油车型纷纷放下身段,折扣率普遍达到 30% 左右,部分豪华车型优惠力度更是突破 40%。

燃油车回暖背后:价格、智能与战略的三重突围-1

日产轩逸 2026 款入门版指导价 11.39 万元,实际裸车价低至 6.9 万元;

丰田凯美瑞裸车价下探至 12 万元区间,9 月销量同比增长 23.27% 创下近半年新高;

就连奔驰 E 级、宝马 5 系等豪华 C 级车,裸车价也纷纷跌入 30 万元以内。

燃油车回暖背后:价格、智能与战略的三重突围-2

除了直接降价,车企还通过 “低价高配” 策略提升性价比。

多家品牌将燃油车价格下探至 8 万元以下,同时标配倒车影像、中控大屏等实用配置,精准击中预算有限但追求实用的消费群体需求,成功撬动下沉市场。

燃油车回暖背后:价格、智能与战略的三重突围-3

战略转向:车企加码燃油车赛道

面对燃油车的市场回温,中外车企纷纷调整战略,从 “押注新能源” 转向 “油电双线并行”。

合资品牌中,本田中国市场产量同比大涨 25.7%,经典燃油车型 CR-V 前 9 月累计销量达 12.6 万辆;

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提升 0.3 个百分点,国产豪华燃油车份额更是增长 2.9 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同样动作频频。

奇瑞发布中国新燃油战略,提出未来燃油车将实现油电同智;

吉利坚持双线并进战略,旗下 “中国星” 系列燃油车持续加码研发,首席执行官淦家阅明确表示燃油车板块不仅不会收缩,还会继续加强;

长安、奇瑞上半年燃油车销量均突破 90 万辆,成为企业销量的核心支柱。

这一战略调整背后,是车企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 。

欧洲等海外市场新能源普及仍处初级阶段,国内燃油车占比仍超 40%,短期内需求不会消失。

智能升级:打破技术落后刻板印象

燃油车的另一大突围方向,是补齐智能化短板。

曾经被新能源车型垄断的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配置,如今已成为新款燃油车的 “标配”。

广汽丰田换代凯美瑞标配高算力芯片、语音交互系统和 OTA 功能,提供 26 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一汽奥迪 A5L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成为豪华燃油车智能化标杆;

奇瑞瑞虎 9X 搭载猎鹰 500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实现城市领航、高速 NOA 等高阶功能。

尽管燃油车在算力冗余、极端场景智驾稳定性上仍与电动车存在差距,目前主流车型仍以 L2 级辅助驾驶为主,但 “油电同智” 的技术突破,已显著缩小了两者的智能化差距。

消费者发现,燃油车也能实现自动跟车、记忆泊车等功能,电动车更智能的固有认知正在被打破。

未来格局:油电共存成长期趋势

随着燃油车的逆势回暖,中国汽车市场正告别 “新能源独大” 的单一叙事,进入 “百花齐放” 的多元时代。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燃油车的反弹是市场狂热后的理性回调,“退场论” 为时尚早。

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优惠退坡、车辆购置税恢复至 5% 征收,也为燃油车创造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长期来看,燃油车与电动车并非 “非此即彼” 的替代关系,而是将形成 “互补共存” 的格局。

电动车将在技术迭代中持续抢占中高端市场,燃油车则凭借价格优势、成熟的补给体系,深耕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

车企的战略也将从“ALL IN 电动”转向“多条腿走路”,通过多元化产品矩阵满足不同客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