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汽车营造社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下,过去占据主导地位的跨国车企,正持续面临销量波动、盈利承压与转型阵痛。
尽管巨头们已付诸不少努力,但成效依旧渺茫。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59.3万辆,同比下降 18.7%,首次跌破千万辆。

中国市场的败退也让全球利润承受压力。以大众为例,2025年第3季度,大众集团净亏损10.72亿欧元,成为近5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但,重压之下,美系车企却交出了一份逆市成绩单。
10月末,通用与福特两大美系巨头相继发布2025年第3季度财报。

第3季度,通用汽车营业收入486亿美元,同比微降0.3%,汽车业务经营现金流和调整后汽车自由现金流表现强劲。尽管因电动汽车战略重组和Cruise业务重组计提了大量一次性费用,净利润下降56.6%至13亿美元,但调整后EBIT(息税前利润)为34亿美元,下降幅度并不大。
同时,其美国市场累计交付为71万辆,同比增长8%,稳居市场榜首;中国市场也实现了连续4个季度的盈利,销量与市场份额都得到增长。

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玛丽·博拉(Marry Barra)表示:“得益于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及出色的产品阵容,我们再次实现了优异的季度盈利和自由现金流表现。基于市场表现,我们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彰显了我们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福特的营业收入则创造了新纪录,达到505亿美元,同比上升9%;净利润由9亿美元上升到24亿美元,在受到0.7亿美元关税相关不利影响的情况下,依旧增长了167%。
美国市场,福特延续增长势头,实现54万辆的总销量,同比增长8.2%,连续7个月保持销量正增长,中国市场也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盈利,成为其除北美外第2大利润来源。
通用、福特2025年Q3财务业绩 图源:搜狐汽车
与大众、本田等国外车企在全球与中国市场的衰退不同,美系车企呈现出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和几年前的自己相比,也呈现出了可圈可点的进步。
近年来,福特与通用的中国市场销量较巅峰期一度腰斩,2022年更齐齐出现亏损,并分别到2023年和2024年才单季度扭亏为盈。
走出ICU,美系车企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节奏。在这两份财报上,已经看不到激进的扩张姿态,取而代之的是收缩与聚焦的战略定力。
01 电动化放缓
从销售情况来看,通用与福特的核心优势依旧集中在皮卡、SUV等高盈利细分市场。
2025年第3季度,在美国市场,通用的燃油车全年累计市场份额提升至17.4%,创历史同期最佳。其中,GMC Terrain、雪佛兰Equinox、雪佛兰Traverse 和别克Envista等多款车型创历史同期最高销量。
福特的情况与之相似。皮卡与商用车贡献了31万辆的销量,上涨7.4%,占总销量57.5%,F系列皮卡第49次蝉联“美国最畅销卡车”。SUV车型则成为了第3季度的“增速王”,多款车型创历史最佳季度销量,不仅拉动整体销量,更通过烈马Raptor、征服者King Ranch等高配置车型提升利润。
在传统业务稳步增长之外,本季度通用与福特的电动化情况有所好转。
2025年第3季度,通用的纯电车型销量为6万辆,同比增长107%;而福特的纯电车型销量为5万辆,同比增长57%,纯电车型营收达18 亿美元,同比增长52%。
值得一提的是,二者在电动汽车上的投入都有所成效。通用表示,得益于奥特能平台的规模化效应,公司电动车业务的利润率正在持续改善,而福特的电动化部门Model e尽管延续了亏损,但 EBIT亏损率收窄25.7个百分点至79.1%。
但电动化车型销量的增长更多来自于政策性因素。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的新法案刺激了本季度的销量,据统计,美国第3季度纯电车型总销量同比上涨了29.6%。
其为利润做出的贡献也值得谨慎评估。通用汽车CFO保罗·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透露,他们目前仅有大约40%的电动车型产品能够实现盈利。
事实上,就在发布第3季度财报后的不久,通用就宣布了一系列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工厂的裁员停产计划。
10月30日,通用汽车宣布将削减美国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生产,并在底特律的电动汽车工厂裁减1 200个工作岗位,同时在俄亥俄州的电池工厂裁减550个工作岗位。田纳西州和俄亥俄州的两家合资电池工厂也将被停产约6个月。
在此之前,通用已将电动化的战略一缓再缓,下调了对于电动汽车计划的预期,并收缩了凯迪拉克Lyriq、凯迪拉克Vistiq和雪佛兰 Bolt等电动版车型的产能。
“通用将保持灵活性,如果消费者还没有做好电动化转型的准备,通用可能会改变策略。” 玛丽·博拉曾在采访中表示。
福特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2024年年末,福特宣布调整其电动车策略,取消了一些计划并推迟其他项目,以控制成本,并取消了一款即将推出的大型3排座电动SUV。今年,福特又推迟了其在田纳西州生产下一代全电动皮卡的工厂计划。
福特汽车副董事长兼CFO约翰·劳勒(John Lawler)称,这些策略调整是为了灵活应变并听取客户的反馈。
02 在华策略转变
放弃激进的目标,给电动化踩下刹车,是通用与福特不约而同采取的“以退为进”战略。而这种战略在中国市场的体现更为明显。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其基本盘美国市场相对稳固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变动成为了影响通用与福特业绩的重要变量。
2017年,通用在华销量突破400万台,随后逐年下降到2022年的230万台。2024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交付量降至180万台,不足巅峰期的一半。同时,利润也在一路下滑,2024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通用在中国业务出现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
福特的情况还要更糟。2016年,福特创下在华最佳销量127万台,其调整后税前利润为104亿美元,是史上第二高记录。随后,福特迎来连年下滑。2024年,福特在中国销量为44.2万辆,较巅峰期仅剩1/3。2017年第3季度到2023年第3季度,福特在中国连续7年单季度亏损,并直到2024年才实现全年盈利。
经历了多年销量低迷与亏损,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业务重组与战略调整,这两大美系巨头在华的策略也发生了大幅度的转变。
收缩与聚焦同样成为了主旋律。
其中,福特对产品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构,一方面停产了福克斯、福睿斯等亏损车型,将国内在售车型从10余款精简至6款,另一方面,重新聚焦核心业务和标志车型,推出了多款从道路性能到硬核越野都极具品牌烙印的新车型,如游骑侠Ranger皮卡、国产福特烈马等。
而通用虽没有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但也在调整产品的结构,雪佛兰则是调整的重点。此前有内部人士透露,上汽通用内部代号为C223、C1YC-2、D2UC-2 ICE的多款雪佛兰车型的SORP(Start Of Regular Production,常规生产启动)被推迟了;而目前在生产的多款车型即将要EOP(End of Production,产品量产结束的最终节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1月,通用停产了雪佛兰迈锐宝。迈锐宝也是其雪佛兰产品线中的最后一款轿车。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通用给了国内团队越来越多的话语权。“我们的本土开发团队跟GM有一个共识,在中国一定要开发中国本土的东西,让我们自己根据中国用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 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说。
在这样的路线下,上汽通用近年推进了不少品牌布局、技术合作及产品规划相关的关键动作。
近年4月,上汽通用推出了全新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别克至境”,其首款车型至境L7已于9月正式上市,定位为中大型智能电动轿车,旨在完善高端新能源产品矩阵。上市10天,至境L7大定已突破1.2万台,通用“放权“成效显著。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通用还引入了众多有力的技术合作伙伴。至境L7即搭载了Momenta的端到端大模型,弥补智能化不足。上汽通用五菱也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有消息称宝骏品牌会采用Hi模式。
至境品牌第二款车型也在规划中,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MPV,届时将与别克GL8形成差异化互补,进一步完善高端 MPV 细分市场布局。
与福特聚焦性能车一样,通用未来在中国将更加集中发力高端市场。2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汽车会议上,玛丽·博拉表示:“通用汽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未来,将集中在凯迪拉克、别克及其高端进口车业务道朗格上。”
“中国是我们想要适当参与的市场,我认为这里更应该偏向于高端。” 在沃尔夫研究公司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玛丽·博拉再次作出了相似的表态。
产能方面也同样在收缩。2024年12月,通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文件,计划将损失总额超过50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和重组费用,而重组的内容包括关闭部分中国工厂、裁减员工以及优化公司营运结构和产品线,并计划减少不盈利车型的生产。
今年3月,上汽通用被曝将关闭其4大生产基地之一的沈阳北盛工厂,烟台东岳工厂也将缩减雪佛兰产能。而近年来,长安福特产能已从巅峰时期的 160 万辆缩减至 67 万辆。同时,这两个品牌在国内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员。
这种收缩与聚焦的倾向,可以从福特汽车公司副总裁、福特中国总裁兼CEO吴胜波的话中感知一二。他提出:“福特应从大池子里面做‘小鱼’,变成到小池子里去做‘大鱼’。”
基于这样的思路,通用与福特在中国正通过一系列核心产品推动增长。2024年,国产福特烈马在30万元以上燃油硬派越野市场占据约50%的份额,游骑侠Ranger皮卡在15万元以上皮卡市场占据约46%的份额。
别克GL8插混车型也通过开发明星车系的新能源版本,巩固其在MPV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精准解决用户痛点,实现“老树发新芽”。今年9月,GL8家族整体销量中插混车型占比已达60%,成为了销量主力。今年前9个月,GL8插混车型累计销量达4万余辆,在新能源MPV市场中稳居前3名。
一年前推出的全新凯迪拉克XT第3季度销量也同比增长了近1倍,再次巩固了其在豪华SUV市场的稳固地位。
在经历了转型的阵痛期后,通用与福特两大美系巨头选择齐齐转身,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投入更加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从收缩产品矩阵,到放缓电动化趋势,再到聚焦细分市场,通用与福特所做的仍只是一些战术调整,更倾向于“回血”而非“造血”。
面对不可逆的电动化趋势,两家车企目前仍缺乏能“掰手腕”的新能源车型。而在他们熟悉的细分市场,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别克GL8的高端MPV市场有魏牌高山、腾势D9等热门产品,福特深耕的皮卡和越野市场也有长城炮、方程豹、猛士等强有力的对手。
2025年前9个月,上汽通用累计销量37.8万辆,长安福特累计销量10.2万辆,相比于曾经动辄上百万的年销量,重回巅峰变得很难。
“尽管中国业务风光不再,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回到从前,但我们仍然在那里盈利。” 保罗·雅各布森的话,或许是对这两个美系巨头在华地位转变的最佳诠释。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