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燃油车销量成绩:头号油车,在9个月内已销售出22万辆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0-25 12:37:05 阅读量:6742

作为开了8年燃油车、今年刚帮父母换了新车的“老司机”,最近总被身边人问:“现在都买新能源车了,燃油车是不是要凉了?” 尤其是2025年9月新能源车渗透率冲到58.37%,刷新历史纪录,更让很多人觉得燃油车要被时代抛弃。但上周我跑了3家4S店、采访了5位车主后发现:事实恰恰相反——2025年1-9月燃油车累计销量近600万辆,轩逸单款车型就卖了22.37万辆,下沉市场燃油车占比仍超60%。

燃油车为啥还能逆势热销?新能源车真的能完全取代燃油车吗?不同场景该怎么选?今天结合真实数据、实测体验和车主故事,把2025年车市的“冰火两重天”扒透,帮你看清背后的逻辑,买车不踩坑。

2025年中国燃油车销量成绩:头号油车,在9个月内已销售出22万辆-1

一、数据打脸“燃油车消亡论”:全球23%渗透率背后,中国市场藏着两大反差

打开汽车圈新闻,满屏都是“新能源车渗透率创新高”“某车企宣布停售燃油车”,但真实销量数据却藏着另一面。作为常年关注车市的观察者,我整理了2025年最新行业数据,发现两个让人意外的反差:

1. 全球与中国的“渗透率温差”:新能源狂奔,燃油车仍占半壁江山

先看一组硬核数据: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20%,中国市场表现更猛,9月单月渗透率达到58.37%,意味着每卖10辆车就有近6辆是新能源。但这并不代表燃油车在萎缩——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1-9月燃油车累计销量近600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49.9%,几乎和新能源平分秋色。

更有意思的是区域反差:一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高达57.8%,北京、上海街头随处可见新能源网约车和私家车;但到了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燃油车占比仍超60%,我老家山东某县城的4S店,燃油车销量还是新能源车的3倍。上周我去县城调研,销售直言:“来买燃油车的大多是家里第一台车,怕充电不方便,更信燃油车的可靠性。”

2. 月度销量“过山车”:1月燃油车逆袭,9月新能源反超

2025年车市最戏剧的一幕,是销量的月度反转。1月燃油车市场份额从46%暴涨至58.5%,销量105万辆,而新能源汽车份额跌至41.5%,销量仅74.4万辆。我特意问了一位北京的4S店经理,他揭秘:“一方面1月临近春节,乡镇地区限行政策放松,燃油车加油5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在返乡路上被无限放大;另一方面2024年末的新能源补贴集中到期,2025年1月处于政策空窗期,消费者观望情绪重,反而转向了优惠力度大的燃油车。”

而到了9月,形势又变了:新能源销量125万辆,燃油车90万辆,新能源销量是燃油车的1.4倍。这种波动背后,其实是消费场景的差异——春节返乡、长途自驾时,燃油车的补能优势凸显;而日常城市通勤,新能源车的低成本优势更吸引人。

作为过来人,我深有体会:去年春节我开燃油车从北京回山东老家,全程500公里,高速服务区加油排队10分钟就搞定;而同行的朋友开新能源车,光排队充电就花了1小时,到家比我晚了2小时。但平时在市区通勤,他的新能源车每公里成本才5分钱,我加92号油每公里要6毛钱,差距确实明显。

这里想问问大家:你所在的城市是新能源多还是燃油车多?春节返乡时,你更愿意开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评论区聊聊你的体验~

二、燃油车的“生存密码”:3个不可替代的优势,新能源车短期内难超越

为啥在新能源的猛烈攻势下,燃油车还能稳住半壁江山?我采访了三位不同场景的燃油车车主,再结合自己8年的用车体验,发现燃油车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三个方面,刚好戳中了特定用户的痛点:

1. 补能与基建:加油5分钟vs充电1小时,下沉市场差距更明显

“选燃油车,就是图个方便,不用为充电操心。”这是河北车主老王的心里话。他开轩逸跑长途运输,每月要跑3次北京到西安的往返,全程1200公里。“如果开新能源车,光充电就要耽误大半天,而且很多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要么坏了,要么被占着,根本不靠谱。”老王给我看了他的加油记录:每次加油300元,能跑700公里,加油时间从不超过10分钟。

这不是个例。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充电桩数量每年增长34%,但三四线城市的充电桩覆盖率只有一线城市的1/3,乡镇地区更是“充电桩荒漠”。我老家村里只有村口一个公共充电桩,还经常故障,村民买新能源车后,只能开车20公里去县城充电,极其不便。

而燃油车的加油站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布局,已经渗透到全国各个角落——哪怕是偏远山区,也能找到加油站。这种基建优势,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我做了个实测对比:

补能方式 耗时(加满/充满) 覆盖范围 长途适配性

燃油车加油 5-10分钟 全国乡镇全覆盖 极高,无续航焦虑

新能源车快充 40-60分钟 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及高速 中等,需提前规划

新能源车慢充 6-8小时 仅限家庭或单位充电桩 低,仅适合城市通勤

2. 极端场景可靠性:北方冬季不“掉电”,重载运输更抗造

在北方寒冷地区,燃油车的优势更是碾压级的。我东北的朋友小李,去年冬天换车时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选了大众朗逸(图片|配置|询价)。“我们这儿冬天最低气温零下30度,新能源车续航能打5折,早上起来还得预热半天,而燃油车打火就能开,根本不用操心续航。”

实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冬季低温环境下,新能源车续航普遍衰减30%-50%,而燃油车的续航几乎不受影响。2025年1月东北三省的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12%,而新能源车销量下降了8%,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了冬季续航,重载运输、长途越野等场景,燃油车也更靠谱。我一位开坦克300的车主朋友,经常组队去沙漠越野。“在沙漠里根本没有充电桩,而且高强度越野对电池的损耗很大,燃油车加一箱油就能跑完全程,不用担心半路没电。”他说,虽然坦克300月销只有3000辆左右,但在越野圈的认可度极高,这是新能源车目前无法替代的。

3. 成本与保值:维修便宜、二手不亏,工薪阶层更青睐

对于预算有限、追求实用的消费者来说,燃油车的低使用成本和高保值率,是重要的决策因素。我帮父母选车时,特意对比了同价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

以10万元级车型为例,燃油车(如轩逸经典版)保养一次的费用约300元,小故障维修配件随处可见,路边维修店就能搞定;而新能源车的保养费用虽然低一些,但一旦电池或电机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元,而且很多维修店没有相关技术和设备。

更关键的是保值率。我查了2025年二手车市场数据:3年车龄的燃油车保值率平均在60%左右,而新能源车只有45%左右。比如3年前花12万买的轩逸,现在二手车能卖7.2万;而同款价位的新能源车,现在只能卖5.4万,差了1.8万。

“我打算开5年就换车,燃油车卖的时候亏得少,而且更容易出手。”这是刚买轩逸的年轻车主小张的想法。他月薪5000元,选车时特意算了一笔账:5年后燃油车比新能源车多卖1.5万,加上维修成本更低,整体下来更划算。

三、2025燃油车销量TOP5揭秘:轩逸狂卖22万,自主车型凭啥逆袭?

聊完燃油车的优势,再看看2025年的销量榜单——不是所有燃油车都卖得好,能冲进前五的,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我整理了2025年1-9月燃油车销量TOP5数据,结合实测体验,拆解它们的畅销密码:

排名 车型 1-9月累计销量 核心优势 实测体验

1 日产轩逸 22.37万辆 价格亲民、油耗低、舒适性强 1.6L发动机百公里油耗6.2L,后排空间宽敞,入门版裸车价低至5.98万

2 大众朗逸 超20万辆 质量稳定、品牌口碑好 底盘扎实,高速行驶平稳,保值率高,适合家用

3 吉利星越L 19.92万辆 配置高、空间大、性价比突出 2.0T动力强劲,标配全景天窗、智能车机,顶配不到10万

4 大众速腾 约18万辆 动力充沛、操控性好 全新一代速腾L上市后,销量环比增长86%,1.4T发动机零百加速9秒

5 大众帕萨特 约15万辆 商务属性强、空间舒适 适合家用和商务场景,终端优惠力度大,性价比突出

1. 轩逸:5.98万起售,靠“性价比王”稳坐第一

轩逸能成为2025年燃油车销量冠军,靠的就是“精准拿捏工薪阶层需求”。我在4S店实测时发现,轩逸的入门版经典款裸车价低至5.98万,再加上各地区的优惠政策,落地价不到7万,这个价格比很多紧凑型新能源车还便宜。

而且轩逸的实用性拉满:1.6L自然吸气发动机,百公里油耗只有6.2L,按92号油8元/升计算,每公里成本才4.96分钱,和新能源车相差不大;后排空间宽敞,我178cm的身高坐进去,膝部还有两拳距离,适合家庭出行;保养成本也低,小保养300元,大保养600元,一年跑1万公里,保养费才500元左右。

“我选轩逸就是图个省心省钱,上下班通勤每天50公里,一个月油费才600元,保养也便宜,完全没压力。”刚提车的车主小王说,他对比了多款新能源车,最后还是选了轩逸,因为“充电不方便,而且新能源车价格比轩逸贵2万,没必要多花冤枉钱”。

2. 星越L:自主燃油车崛起,靠配置碾压合资

吉利星越L能冲进销量前三,是2025年燃油车市场的一大惊喜,也标志着自主燃油车的崛起。我试驾星越L时,最大的感受就是“配置太卷了”——2.0T发动机,最大马力218匹,零百加速7.9秒,动力比同价位合资车强不少;标配全景天窗、12.3英寸中控屏、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还支持OTA升级,智能化配置不输新能源车。

更关键的是价格,星越L限时起售价7.89万,顶配版也不超过10万,比同级别合资车便宜3-4万。“花10万就能买到20万级的配置,太值了。”车主老李说,他之前开的是合资品牌燃油车,换了星越L后,觉得配置提升了一个档次,尤其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用起来很方便。

星越L的热销,也反映了自主燃油车的转型:不再只拼价格,而是在动力、配置、智能化方面全面发力,逐渐拉近了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3. 速腾:换代焕新,靠操控赢回消费者

大众速腾能稳居销量第四,得益于全新一代速腾L的上市。2025年新款速腾L升级了外观和内饰,采用了更大尺寸的进气格栅和LED大灯,内饰质感提升明显;动力方面,搭载1.4T和1.5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零百加速最快8.5秒,操控性比老款更出色。

我在试驾时发现,新款速腾L的底盘调校很扎实,高速行驶时车身稳定性强,过弯时侧倾较小;智能配置也有提升,搭载了大众最新的智能车机系统,支持导航、音乐、语音控制等功能,虽然比不上新能源车型,但比老款进步明显。

“我一直开大众车,觉得质量靠谱,新款速腾L外观更年轻,配置也升级了,所以果断换了这款车。”车主张先生说,他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大众车型,主要是看中了大众的品牌口碑和稳定的质量。

四、燃油车的“中年危机”:智能化滞后,年轻消费者不买账

虽然燃油车销量依旧坚挺,但不得不承认,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智能化浪潮下,燃油车的短板越来越明显,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度正在下降。

作为经常对比测试新车的老司机,我深刻感受到了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上个月我同时试驾了某合资品牌燃油车和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两者的智能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

燃油车的车机系统反应迟钝,语音控制只能实现简单的开关空调、导航等功能,而且识别准确率不高;中控屏尺寸只有8英寸,分辨率低,操作逻辑复杂,像是“功能机时代的产物”。而新能源车的车机系统,搭载了高通8155芯片,反应速度快,语音控制能实现连续对话、多指令识别,中控屏尺寸达到15.6英寸,还支持分屏操作,能同时显示导航和音乐,智能化体验堪比智能手机。

更关键的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新能源车普遍标配L2级智能辅助驾驶,支持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刹车等功能,跑高速时能减轻驾驶疲劳;而很多燃油车要么没有这些功能,要么只在顶配车型上提供,而且体验感不佳。

我采访了几位25-30岁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几乎都表示“更倾向于买新能源车”。“现在买车,智能配置太重要了,燃油车的车机系统太落后了,用着不舒服。”刚工作3年的小周说,他选车时首先看的就是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而这些正是燃油车的短板。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5年年轻消费者(20-35岁)中,选择新能源车的比例达到了65%,而选择燃油车的比例只有35%。燃油车的主要消费群体,正在向35岁以上、更看重实用性和可靠性的人群转移。

除了智能化滞后,燃油车还面临着政策压力。欧洲多个国家已经宣布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禁售时间,但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限行政策等优惠,都对燃油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五、油电共存时代:怎么选才不后悔?3类人群精准推荐

2025年的车市,不是“非油即电”的对立,而是“油电共存”的格局。不同的消费场景、不同的需求,适合的车型也不同。结合我的实测体验和行业分析,给3类人群精准推荐:

1. 下沉市场+通勤半径大+充电不便:首选燃油车

如果你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乡镇地区,日常通勤半径超过50公里,而且没有固定车位、充电不方便,燃油车是更稳妥的选择。

推荐车型:轩逸经典版、朗逸、吉利星越L

理由:补能方便,加油5分钟就能跑几百公里,不用为充电操心;维修成本低,配件随处可见,路边维修店就能搞定;保值率高,开几年后卖二手亏得少。

2. 一线城市+城市通勤+充电方便:首选新能源车

如果你生活在一线城市,日常通勤半径在50公里以内,而且有固定车位、能安装充电桩,新能源车更划算。

推荐理由:用车成本低,每公里成本5-10分钱,比燃油车便宜很多;智能化配置高,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能提升驾驶体验;政策优惠多,很多城市对新能源车不限行,购置税减免。

3. 多场景使用+预算充足:油电双持或选插混车型

如果你既有城市通勤需求,又经常长途自驾、春节返乡,而且预算充足,可以考虑“油电双持”,或者选择插电混动车型。

插电混动车型既能纯电通勤,又能加油跑长途,完美解决了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和燃油车的使用成本高问题。2025年插混车型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成为很多家庭的首选。

这里想问问大家:你属于哪类人群?你更倾向于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评论区留下你的需求,我帮你分析最适合的车型~

六、燃油车的未来:不是被淘汰,而是主动求变

很多人觉得,燃油车最终会被新能源车取代,但我认为,燃油车的故事远未结束。它不会消失,而是会在特定场景中持续存在,同时通过技术升级,适应市场的变化。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燃油车的转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智能化升级:补齐短板,吸引年轻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燃油车开始加大智能化投入,搭载更先进的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比如2025年上市的新款大众速腾L,升级了智能车机系统,支持语音控制、OTA升级;吉利星越L搭载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化体验不输新能源车。

未来,燃油车会继续在智能化方面发力,缩小与新能源车的差距,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2. 节能化转型:提升燃油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面对环保政策的压力,燃油车正在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燃油效率,降低油耗。比如日产轩逸的1.6L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低至6.2L;大众的1.4T发动机,采用了涡轮增压、直喷等技术,油耗也大幅降低。

同时,混合动力技术也会在燃油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燃油+电机”的组合,既保留了燃油车的补能优势,又降低了油耗和排放。

3. 细分市场深耕:聚焦特定场景,打造差异化优势

燃油车会逐渐退出一线城市的主流市场,转而聚焦下沉市场、长途运输、越野等新能源车难以覆盖的细分场景。比如坦克300专注于越野市场,轩逸、朗逸专注于家用代步市场,通过差异化竞争,保持市场份额。

七、最后总结:油电没有绝对好坏,适合自己才是最好

2025年的车市,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各有所长”的共存。新能源车的优势在于智能化、低使用成本,适合城市通勤;燃油车的优势在于补能方便、可靠性高,适合长途自驾、下沉市场。

买车时,不用盲目跟风选新能源车,也不用固执地认为燃油车更靠谱,关键是结合自己的使用场景、充电条件、预算来选择。如果你充电方便、主要在城市通勤,新能源车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充电不方便、经常长途自驾,燃油车更稳妥。

最后想给大家说句心里话:汽车的本质是为了方便出行,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能满足你的需求、让你用车省心,就是好车。随着技术的发展,燃油车会不断升级,新能源车会不断完善,未来我们的选择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正在纠结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或者想了解某款车型的具体情况,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结合自己的实测体验和行业数据,给你最真实、最实用的建议~

#燃油车 #新能源车 #2025车市 #买车攻略 #油电对比 #汽车销量 #新手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