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星愿已是吉利银河的最大ip。
数据显示,星愿在9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4个月月销量超过4万辆,并成为今年1-9月中国市场唯一交付量超35万辆的车型。
如此成绩,也让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骄傲的宣布:吉利星愿是中国汽车市场不带任何定语的绝对冠军!
有一说一,星愿也值得。

就以刚刚上市的2026款吉利星愿来说,新车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芯、11合1智能电驱、后置后驱、多连杆独立悬架、70L超大前备箱及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外观新增“香颂紫”与“可可米”两款潮流车色,满足用户多元审美。同时,针对用户对长续航需求,全新推出的410KM自在版,有效缓解里程焦虑。
而且,2026款吉利星愿的上市限时权益价仅为6.58万元–9.58万元,这可谓是妥妥的性价比之王了。正如某车评人所言,吉利星愿以B级车的技术实力与用户体验,强势普惠6万级市场,有此成绩也是必然。
事实上,星愿的成功有迹可循。
据悉,星愿在立项之初就做出了选择:要做的是“为用户解决具体问题”的车,而不是单纯定位“性能小车、颜值小车还是功能小车”。
项目团队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很多女性用户对车内化妆场景有刚需,家庭用户在出行便利性上也有痛点。于是,这些真实的细节被直接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研发、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壁垒被打破,用户需求快速落地。传播上,星愿刻意放大了竞品短期难以追赶的核心优势。
最终,星愿从“稳定爆款”成长为“超级爆款”,并成为值得行业研究的样本。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吉利银河星愿的成功,并不是靠一次灵感闪现。它背后的逻辑是一套“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方法论:
在立项阶段,用用户调研取代经验判断,每个功能都对应到真实场景;
在开发过程中,打破跨部门壁垒,让用户需求不在流程里被消耗;
在传播环节,刻意聚焦差异化优势,并持续放大,最终占据用户心智。
这套方法论的核心是三个“不”:不忽视细微需求、不纵容低效协同、不浪费产品优势。
当一款车能做到“用户想要的它都有,对手难复制的它更强”,从稳定爆款到超级爆款,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以一个局外人视角,抛开吹捧,会发现一个问题——吉利星愿,或为吉利银河埋下重大的隐患。
首先是销量上,9月的银河品牌销量高达120868辆,但星愿就超过5万,占比接近50%。而事实上,自今年3月星愿的月销量突破3万台之后,星愿在银河销量的比重一直是超过40%。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好事吗?可以推动更多人认识银河,了解银河,加快银河速度的增长。确实如此。去年9月星愿并入银河之后,银河就迅速达到百万销量,其中星愿贡献了40万,可谓是绝对的功臣。
是好事吗?真不一定。
要知道,银河是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引擎,甚至可以说吉利的未来就在银河。但其中的问题是,如果这个引擎的旗手是一台精品小车,你还会这样认为吗?
毕竟,小车只能是车企旗下产品的补充,如果充当了主力,必然会出现问题。如果不信,可以看看五菱汽车,当初的宏光MINI EV,风头更甚,但时至今日,五菱的转型之路仍是举步维艰。
还有,主打性价比的小车,主要目标是冲销量,让销量数字看起来漂亮。像蔚来的乐道、小鹏的Mono,都是为销量服务,那是因为蔚来和小鹏有销量压力。
但吉利银河,应该不至于吧。
这个2023年2月才推出的新能源品牌,现在应该是讲故事、立人设的厚积阶段,如此执着于销量数字,真的是明智之举吗?
更何况,由上到下易,由下到上难,如果吉利银河在消费者的认知里变成10万级品牌,未来发展该如何维系呢。
其次,吉利星愿通过出色的产品力和极致性价比赢得市场,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当排行榜上的比亚迪海鸥和五菱缤果穷追不舍,A0级小车市场必然会引发一轮新的价格战。而且,星愿的火爆,让A级车怎么办?试想一下,如果一台A0小车,产品力与A级车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你还会买A级车吗?除非是该车也降到8万的水平吧。
当然,身为局中人的吉利银河,有着专业的格局和考量,这是局外的汽车爱好者能比的。或许是杞人忧天,剩下且看吉利汽车如何运营银河和星愿之间的平衡吧。
仅此。
(文末案:感谢网友“小熊猫”供稿。)(编辑 |汽车有智慧 敬远之)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