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纯电CLA:三叉星徽难掩“杂牌电车”窘境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02 18:22:25 阅读量:3575

142颗可独立点亮的LED星徽格栅闪烁着奔驰的荣耀,却照不亮其在电动化转型路上的迷茫。

11月5日晚上,在北京首创郎园,奔驰首款基于纯电平台打造的入门级轿车——CLA EV,带着24.9万—28.56万元的价格来了。但这个价格区间,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红海”。

比亚迪汉EV、极氪001、小米SU7、特斯拉Model 3等一众强者早已在此深耕多时。挂着三叉星徽的CLA EV,试图在电动时代延续奔驰的豪华传奇,却发现市场的游戏规则已彻底改变。

奔驰纯电CLA:三叉星徽难掩“杂牌电车”窘境-1

品牌光环:电动时代的消散魔力

曾几何时,奔驰的三叉星徽是汽车界的图腾,代表着无上的品质与地位。然而在电动化浪潮中,奔驰辛苦积累的品牌光环正在快速消散。

数据显示,2024 年,奔驰全球销量为 240 万辆,其中电动汽车销量仅为 30 万辆,占比 12.5%;宝马全球销量为 260 万辆,电动汽车销量为 40 万辆,占比 15.4%;奥迪全球销量为 180 万辆,电动汽车销量为 25 万辆,占比 13.9%。与之相比,特斯拉 2024 年全球销量达到 480 万辆,几乎是 BBA 三家电动汽车销量总和的两倍。奔驰EQ系列曾陷入月均千台的销量低谷,彻底折射出品牌溢价在电动化时代的失效。

奔驰纯电CLA:三叉星徽难掩“杂牌电车”窘境-2

奔驰CEO康林松不得不坦言将延长内燃机车型生产周期,只因为电动车普及速度未达预期。这种摇摆不定的战略,与All in电动化的中国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奔驰纯电CLA:三叉星徽难掩“杂牌电车”窘境-3

产品实力:参数耀眼,体验存疑

奔驰CLA EV(图片|配置|询价)在纸面参数上确实可圈可点:800V高压架构、320kW快充、866公里CLTC续航。官方宣传“充电10分钟,续航370公里”。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美好的体验需要强大的基建来支撑。目前国内800V超充桩网络覆盖率还非常低。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车主日常补能依然要依赖家里的慢充桩。

所谓的“10分钟快充”,更像是一个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参数,而不是能随时享受的日常服务。

在智能化这一电动车的核心战场上,CLA EV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其搭载的系统虽然号称“史上最智能的奔驰”,但实际体验却难以与本土品牌抗衡。

智能驾驶方面,CLA EV选择了与Momenta合作,这本身就是奔驰在智能驾驶领域存在短板的表现。

定价困境:高不成低不就的市场定位

奔驰CLA EV的定价处于24.9万—28.56万元区间,这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最惨烈的地带。

横向比较,小鹏P7i仅需24.99万,城市NOA也能用;极氪001更是低至20.69万起,同样搭载800V平台。比亚迪汉EV才21.58万,搭载的是安全的刀片电池。

更令人诟病的是,CLA EV的配置策略让消费者感到“被切割”:24.9万元的入门款少了城市NOA、副驾驶娱乐屏和AMG组件。想要完整体验,必须额外支付4万元购买高配版。

有消费者算过一笔账:“24.9万的裸车价,加1万的保险,再加1700服务费和10800的强制装潢,落地要接近30万”。如此高昂的实际成本,让许多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本土化挑战:奔驰的慢与中国市场的快

面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变化最快的新能源市场,奔驰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CLA EV确实做了一些本土化努力:针对中国市场将轴距加长40mm,达到2830mm;接入了豆包AI大模型提升语音交互;选择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

但这些表面上的本土化,难以掩盖奔驰对中国用户需求理解的不深入。中国新势力车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产品的快速迭代,而传统车企的缓慢节奏,显然跟不上中国市场的步伐。

在智能座舱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建立起极高的用户期待。CLA EV搭载的AI大模型语音助手,如果最终只是一个反应更快、界面更炫,但本质上还是处理“你好奔驰,打开空调”这类基础指令的系统。

那么所谓的AI大模型可能就成了一个高级营销词汇。

市场趋势:电动化已进入下半场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已从“电动化”上半场进入了“智能化”下半场。消费者选择电动车,不仅仅是为了替代燃油车,更是为了获得全新的智能体验。

刚刚过去的9月,30万以上新能源轿车榜单中,享界双车占据两席,销量总和超BBA之和,奔驰EQE仅以118辆位列第十。

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座舱、激光雷达等标配配置,精准击中了新生代消费者的需求。

奔驰的尴尬在于,它在机械素质方面的传统优势,在电动时代被大大弱化了。而它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却在新赛道被放大。

有用户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是因为有个奔驰标,纯电CLA卖不到这个价格”。

回顾奔驰EQ系列败退的教训,再看CLA EV面临的挑战,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道路上依然步履蹒跚。

市场已经给出信号: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轿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已难见奔驰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享界、蔚来、极氪等中国品牌。

在新车发布会现场,尽管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做出一副“松弛”的表现,并喊出了“这感觉就对了”的口号,但是奔驰CLA EV想要摆脱“杂牌电车”的标签,仅靠三叉星徽是远远不够的。在电动化这场硬仗中,品牌传承可能是负担而非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