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线拉长,小鹏这两年的发展脉络较清晰:王凤英负责将“硬件与成本的地面”夯实,而何小鹏继续“把天花板抬高”,谈具身智能、机器人、空天飞行器,给品牌装上未来叙事。问题是,落回到一台面向家用的MPV上,到底是先守“成本位”还是先立“科技位”?——而X9 预售发布会给出的答案是:不做选择,两者都要。
一句话:小鹏X9用“超级增程”把效率算清楚,用“MPV”这块大画布把科技铺开,最后将“家庭旗舰”与“AI汽车”的野心缝在一处。
先看它为什么选择MPV × 超级增程这个组合。MPV天然适合“多系统集成”:电池/油箱并举、线束与算力布局、后轮转向/空气悬架/大空间的工程堆叠,都有用武之地;而“超级增程”把补能自由度、长途确定性、能耗可控性一次到位,避免了“纯电里程焦虑”和“燃油成本焦虑”的两难。
发布会上,小鹏把这套解法命名为鲲鹏超级增程,直接对着“纯电续航短、充电速度慢、综合能耗高、亏电动力弱、增程噪音大”五个痛点逐一击破——这不是“单点升级”,而是一套系统方法论。

来看它的长续航,首先,它不是靠“堆电”。X9 选的是63.3kWh LFP大电池 + 60L大油箱的“黄金组合”,CLTC 纯电 452km、综合 1602km;同时上 5C+800V 超充,充电 12 分钟可补至 70% SOC——把“城市日常电驱+节假日长途不焦虑”这条路走通了。更重要的是,亏电场景下依旧能150km/h 稳定巡航,把“电量见底就心慌”的心理阈值直接抹掉。
再看它的增程,更“接近纯电体感”。增程器采用超静谧无感设计叠加 ENC 主动降噪,介入/停止抖动下降 60%,噪声低于 0.5dB;再配合全栈高集成高压油冷发电机、第三代高效增程器与能量管理,拿到同级更低的综合能耗与更顺滑的动力衔接。日常加 92 号即可,真金白银把用车成本降低下来。
它还是理想那种“奶爸车”套路吗?不止。X9 把“空间工程”也做成了卖点——全球唯一 9 合 1 超集成后桥,把排气、大油箱、后轮转向、三排收纳、空气悬架、DCC、电驱、独立悬架、传动轴总成塞进同一套结构,后桥空间利用率 95.8%,“装得下、坐得好、开得稳”三件事不打架;二排零重力、三排电动三折叠,露营/通勤/亲子可随手切换。
算力与安全同样在线:Max 由“双 Orin”切换为一颗图灵芯片(750 TOPS),Ultra 再加三颗图灵芯片,给城市/高速融合智驾留出算力天花板;车身满足中欧五星安全设计,87% 高强度钢铝混合笼式结构、19 道环形设计、大体积吸能盒,配合覆盖 20 国、330 城、2000 万公里、800 天的全球极限验证,把“家人坐在后排时的确定性”算是立住了。
再看售价与态度上,35 万(Max)/37 万(Ultra)的预售价,外加 0 元轮毂、0 元座舱升级等限时权益,本质是“把旗舰设计心智,拉到更大的购车人群”;这套刀法既照顾到家庭用户的理性预算,又不放弃品牌向上的形象管理。对一台“电驱为主、油电双栖”的大七座而言,这是极具穿透力的入场方式。
那么,它到底是在“抢增程盘”,还是“装科技母舰”呢?
答案是:用 MPV 的体积做“科技母舰”,用超级增程做“效率抓手”,两条线一起服务一辆车。在购车心理上,它先把“长途与补能”这件最现实的事讲透,再用“空间/智驾/舒享”把溢价理由铺满;在品牌叙事上,它既能承接小鹏“物理 AI”的想象力,又能在当下的混动窗口期冲规模。
至于竞品,别只看车价,更要看“解题路径”。比亚迪腾势 D9与岚图梦想家或许是最直接的对手:它们凭口碑与渠道站稳 30–40 万带,但在“800V 高压+高压超充生态”“城野一体的高阶智驾叙事”上没有 X9 新;极氪 009与理想 MEGA价格更高、心智更“旗舰”,但对家庭长途补能友好程度、算力-空间的综合平衡并非同一赛道。
小鹏X9的差异化就在于:把长续航与高压补能的确定性、空间工程与算力的可成长性,打包成一次交付——用户不是在九宫格里选两个,而是一次性拿到四个。
回到开头的那道选择题:小鹏X9不是靠“低价抢份额”,也不是“高配秀肌肉”,而是把“成本的地面”与“科技的天空”同时安在一台可交付的家庭旗舰上。当你把长途的焦虑交给油电,把全家的舒适交给空间,把未来的想象交给算力,这台车的价值,就不止是“多一台增程 MPV”,而是多一套如今就能用、明天还能Upgrade的出行方案。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