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策略很清晰,这不是路线投降,而是「一车双能」 平台架构下的市场补完。
毕竟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有大片区域因为充电基建不足导致纯电车卖不动 。X9的「鲲鹏超级增程」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看配置,小鹏X9(图片|配置|询价)增程版是「63.3度大电池」配「60升大油箱」 。

这个「大+大」的组合很有意思,63.3度磷酸铁锂电池比不上三元锂的能量密度,但换来的是更高的安全性和成本优势。
所以何小鹏的逻辑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你可以少加油日常通勤,但在新疆这种加油排队4小时的地方 ,大油箱就是刚需,这显然也是在为基建更差的全球市场铺路 。
动力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提到增程技术本身没有多前沿 ,真正的壁垒是「集成度」。

小鹏在 X9 的 9 合 1 后桥设计,空间利用率达到 95.8%,塞进了后轮转向、峰值功率270千瓦的电驱、大油箱和三排座椅一键收纳 。这种极限空间利用,靠供应商是做不到的,必须依赖强大的全栈自研和跨部门协同能力 。
而且作为「电改油」,工信部给的电耗数据确实让人有点意外 16.5kWh/100km(CLTC工况)。
小鹏靠的是三个硬件组合,混合碳化硅电驱降低传动损耗,11源热管理系统把电池放电效率拉上去,一体化压铸车身在保证刚度的同时做轻量化。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他们这次在控制系统里导入了AI小模型,突破了传统物理模型在能耗管理上的边界。这样的好处是亏电状态下依然能跑150km/h高速巡航,不会像传统增程那样一掉电就软脚。
这次的配置也比较精简,两个版本只在图灵芯片数量上有差异, Max版一颗, Ultra版三颗。电池和油箱容量全系统一,用户真正要决定的就是智驾算力要不要拉满。
不过非要说的话,增程版预售价比纯电版略高,这跟常规认知有点反,毕竟增程多了套发动机系统。小鹏这次把成本加在了哪里?
800V 高压平台和 5C 超充技术是标配,12分钟充到70%电量,这套充电系统的硬件成本不低。还有那套1.5T增程器,43.06%热效率,虽然用的是华为P1发动机,但整套热管理和NVH调校都是自己做的,期待最终售价吧。
还有个更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何小鹏在群访里提到,他从2019年就开始推动增程项目,推了5次才成功。说明内部对增程路线的争议一直存在。
现在拿出来,时机上确实不算早,增程市场最近三个月在下滑,但小鹏赌的是燃油车用户的转化,尤其是那些对续航焦虑敏感、充电设施又不完善的区域市场。60L大油箱的设计就是为了覆盖新疆、西藏这类长途场景,10升油就能应急,加满了能跑1600公里不用找充电桩。
不过往好了想,小鹏入局增程虽晚 ,但没有包袱,直接复用了纯电平台的核心技术 ,用「低能耗」和「高集成度」建立了差异化。
小鹏其实还算是把宝押在了「软件」和「生态模块化」研发上,每年投入近100亿 ,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的动力和自动驾驶团队高度复用 。但这一切都需要整车业务必须赚到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 。
所以,X9超级增程的推出,本质上是为了扩大销量,给高研发「输血」。如果你看重实际的纯电续航体验和空间,又被充电条件限制,那这款「大+大」的X9还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