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进博会刚开幕,一汽就接连和大众、奥迪、丰田签下采购协议,这次不是直接购买整车,而是集中采购像电池、座舱系统这样的核心零部件,现在各家车企竞争的关键已经不只是品牌影响力,更在于控制成本和提升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大众和奥迪正在推广电动车,它们与中国合资工厂的产品已经接近更新周期,这时候选择与一汽合作,明显是为了利用本土供应链节省成本,同时引入技术,丰田则一直专注于混合动力技术,这次签订的协议重点涉及氢燃料和热管理系统,显示出丰田关注中国正在建设的氢能基础设施,并希望提前布局这一领域。

这三家公司都是国际大牌,可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很不一样,以前它们总想管着合资公司,现在变了,愿意放下身段当供应商,用订单换来本地化的能力,说到底,它们发现靠自己跟不上中国的节奏,不如让一汽来主导,自己配合着做。
去年比亚迪和德国博世签技术对等协议,双方共享算法,这次一汽签的三份备忘录,没提具体金额和技术细节,更像是用订单换供货,这种变化挺有意思,说明中国企业现在有底气了,不再需要求着外资合作,反而能主动挑选合作方式。
还有一个背景很多人没注意,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新规定,要求车企管理好电池从生产到回收的整个过程,一汽现在联合这几家外企,估计是在为将来处理电池回收和使用再生材料做准备,德日企业在发动机制造上有优势,但在电池处理和数据合规这些新规则方面,还需要依靠中国伙伴的帮助来推进。
看到这些老牌车企放下架子,开始向中国车企采购而不是谈合资,我心里很有感触,这不是因为它们变弱了,而是中国产业链跑得太快,它们也得跟着调整节奏,以后谁掌握本地化能力和适应政策变化,谁就能占据主导地位。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