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利润暴跌,国产却又有几家“上岸”,汽车行业新拐点来了?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3 14:24:58 阅读量:3565

如果把中国汽车产业的逆袭分为两步走的话,现在回顾第一阶段,可谓是成绩斐然,但同时也乱象丛生。光看销量,市占率,认可度,中国品牌相比海外的确拿到了空前的成绩,而且还把国产取代海外品牌变成了一种不可逆的势头;但极度内卷、抢时间/缩短研发周期留下的品质问题、“重理轻文”+短研发周期叠加后皮尺部重新登上历史舞台……急功近利也留下了太多问题。但这还只是产业层面,对于最广大的基层从业人员来讲,中资企业卷死卷活,不如外企几年高薪水一朝翻身,很多人从当时的期待满满,变成了开始拒绝各种宏大叙事。

然而,现在有很多迹象表明,中国汽车产业的逆袭,似乎已经熬到了第二阶段。都不用太专业、太内部人士才能看到的新闻,你把近期保时捷利润暴跌99%、奔驰再度大裁员/导航等功能要求付费才能使用的情况再次上热搜,跟25年零跑、小鹏、蔚来这些新势力接连迎来盈利的曙光放在一起看。这些已经被证明是真想造车,而不是骗个补贴、投一把机就跑的企业真就是熬过来了。

且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前面十年的煎熬和内卷,真就是必然的,躲不过去的。就像在上世纪,一开始的局面也是欧系、美系,德国大众美国的通用福特这些垄断着汽车行业的高利润;而那个时候刚刚起步的日系品牌,也经历了漫长的低利润,甚至淘汰赛时期。而后续的结果大伙都看到了,在豪华、高端车这个领域,日系包括韩系可能至今都只占小头,但中端和入门领域,经济耐用的日系诞生了丰田这样的全球千万级车企,利润也丝毫不输给那些手上动不动就握着数十个豪华品牌的欧美汽车集团。就像以2024年为例,大众的净利润是1029亿人民币,丰田却达到了2470亿人民币,近乎是2.5倍的差距。

保时捷利润暴跌,国产却又有几家“上岸”,汽车行业新拐点来了?-1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了解各家不同的风格和策略,可能就已经琢磨出门道出来了。那就是从汽车的百年趋势来看,汽车变的更加亲民,让大多数人都买得起,是一个长期不变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保时捷利润暴跌、奔驰裁员那就是必然的,因为超高利润、超高溢价的车它就是不符合汽车普及这个长期主题,卡宴、玛莎拉蒂的这种思路,只适合经济周期中极端的强盛时期,一旦连富人都考虑省钱了,它们利润高的优势就会马上变成短板。

保时捷利润暴跌,国产却又有几家“上岸”,汽车行业新拐点来了?-2

而丰田之所以在电动化时代依然能保持优势,从大方面来讲主要就两个原因。首先是,相比国产,可能也会有很多人都觉得丰田这种同样属于高溢价,但相比保时捷、奔驰那种模式,它本质还是更偏向于薄利多销的类型,只是没有到国产这种常年亏损都咬牙坚持的地步。

保时捷利润暴跌,国产却又有几家“上岸”,汽车行业新拐点来了?-3

第二个就是新能源与燃油之争,落到具体的产品线上,豪华、高端车确实会大受影响,以前的加速、操控、大空间、后排冰箱彩电这些,新能源分分钟可以打破你的护城河;但放在平价、代步车领域,区别就小得多了,无非就是油耗和几样常规配置,光看数据很难有明显哪个比哪个更好的区别,你国产混动能做到4个油,用经济耐用这个思路造了几十年车的丰田也同样可以做到。而且提到耐用这个问题,谁的信用值更高相信不用我多说。

这也是为什么,在BBA、保时捷销量大跌之后,卡罗拉、凯美瑞,包括朗逸轩逸这样的车型依然能够热销;同时也解释了,这么多中国品牌,为啥都齐刷刷的都盯着高端市场,宁愿在2、30万区间推行薄利多销,也不去全力进攻真正可以薄利多销的平价市场。因为对手,生态不一样,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一样。

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聊那个拐点的问题,新能源时代的十年鏖战,把高科技普及这条路绝对是选对了,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品牌实现盈利,也证明了还在坚守汽车行业的人没有赌错。但接下来的精细化作战,又是一场比抢夺海外品牌市场份额更艰巨的挑战,真正在根子上解决国产新能源质量问题频出、设计千篇一律不好看,从业人员赶了工期就赶不了质量,长期内卷化作战必然会失去创新力等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品牌或许才能像当初的日系那样,既拿下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以相对合理的溢价和利润笑傲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