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smart 精灵 #1的销量只有1995台,不足2000台。其 销量表现一般的核心原因在于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错配、配置性价比不足、品牌转型阵痛及用户体验短板。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
目标用户模糊smart 精灵 #1 定位为 “新奢智能纯电 SUV”,试图在 15-20 万元价格带吸引追求个性与品质的年轻用户。然而,这一区间的主流消费者更关注实用性(如空间、续航)和性价比。精灵 #1 车长 4.3 米内、轴距 2.75 米,空间表现接近小型 SUV,难以满足家庭用户需求;而其 “新奢” 标签又与 “代步工具” 定位冲突,导致既无法成为家庭主力车型,又难以打动纯粹追求个性的小众群体。

续航表现与实际需求脱节2026 款灵动升级版 CLTC入门车型续航仅 410km,而价格相近的比亚迪元 PLUS(12 万元级)续航可达 510km,深蓝 S05(12 万元级)支持 515km 续航。即使选择售价 19.99 万元的灵动新奢版(570km 续航),其价格仍比续航和功能接近的竞品贵了不少。
配置性价比不足

基础配置缺失与选装陷阱入门版车型(15.49 万元)虽标配 L2 级辅助驾驶、皮质座椅等,但仍缺失座椅通风(需选装 1999 元)、无线充电等实用功能。相比之下,12 万元级竞品已将此类配置列为标配。此外,早期车型因 “付费解锁” 功能(如方向盘加热)引发用户强烈不满,尽管后期取消,但仍对口碑造成一定影响。
竞品挤压与市场竞争加剧

同级竞品全面压制
12 万元级市场:名爵 MG4(轴距 2.75 米、续航 530km)530智趣版售价不足 10 万元,直接分流代步需求用户。
15-20 万元级市场:比亚迪元 PLUS(续航 510km)、深蓝 S05(续航 515km)在续航、智能化、性价比上均占优。
20 万元级市场:小鹏 P7+(续航 725km)、极氪 X(续航 560km)在续航、性能、品牌上更具吸引力,进一步收割高端用户。
集团内部资源分流吉利旗下吉利星愿、银河 L6 等车型价格更低、配置也不低。
用户体验短板
机械素质与设计细节,smart 精灵 #1底盘调校偏硬,细碎颠簸过滤不足,影响舒适性;车机系统偶发卡顿(如导航延迟、语音唤醒不灵敏);此外,后备箱空间表现一般(仅 313L),难以满足日常载物需求,而放倒后排后它的装载空间为976L。
营销与用户运营不足尽管 smart 的传播内容多聚焦设计美学,未能有效传递产品核心价值(如续航、智能)。相比之下,比亚迪通过 “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 等技术标签建立差异化认知,营销效果更显著。用户运营方面,缺乏类似蔚来 “用户社区” 的粘性构建,导致口碑传播乏力。
写在最后:
smart 精灵 #1 销量低迷的根源在于产品力与价格失衡、品牌定位模糊。
调整定价策略:进一步下探入门版价格至 13 万元级,提升性价比。
优化配置组合:将座椅通风、无线充电等功能列为标配,取消选装陷阱;加速 OTA 升级,提升车机流畅度与智能化水平。
强化品牌认知:通过技术拆解(如电池安全测试)、用户实测(如续航挑战赛)重塑可靠性形象,弱化 “新奢” 标签,强调 “城市通勤专家” 定位。
若不及时调整,smart 精灵 #1 恐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边缘化。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