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保值率吊打友商?又是一场数据营销秀?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1 03:17:14 阅读量:4794

小米YU7(图片|配置|询价)发布不到半年,就被某机构评为“2025年Q3国产新能源车保值率第一”—— 一年保值率99.4%。

如果你能独冷静下来仔细推敲,会发现这条“新闻”里藏着好几处逻辑漏洞:调查样本是啥?99.4%是怎么算出来的?上市都没一年,这“一年保值率”是怎么来的?

小米YU7保值率吊打友商?又是一场数据营销秀?-1

我善意的理解这不是小米的营销手段,但我知道当下新能源圈的成熟玩法:把“不确定”包成“确定”,把“猜测”包装成“权威”,再用热搜和媒体放大。本文今天就来拆解一下新能源行业的那些“营销路数”。

01 “一年保值率”,半年就算完?

近日,多家媒体转载称——由某数据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小米YU7一年保值率为99.4%,问界M8为97.2%,理想MEGA为95.5%,小米YU7位列国产第一。

然而,小米YU7正式发布为2025年6月26日,问界M8于2025年4月16日上市。两车上市还没满周岁,相差甚远,二手市场也还尚处于成型初期。

小米YU7保值率吊打友商?又是一场数据营销秀?-2

多篇转载只引“威尔森(Wilson)发布报告/大数据机构”的表述,但多数转载未披露具体方法论、样本期、样本量或是否经过第三方验证。换句话说,媒体给出了结论,却省略了最关键的“怎么算”。

小米YU7保值率吊打友商?又是一场数据营销秀?-3

专业上,保值率通常需要基于真实交易或残值模型:二手车成交价/新车参考价=保值率。

关键在于成交样本够不够、是否代表市场、是否剔除了特殊样本(展车、0公里车、企业库存)。

当样本不足时,业内做法包括“模型拟合”、“以车系转车型”或用其他因子估算——但这些必须透明披露。否则就是“凭感觉做榜单”。(注:行业保值率数据规范也要求在样本不足时披露方法与修正因子)。

机构称小米YU7成国产新能源车保值率第一。(新浪科技)

02 这不是意外,这是行业套路

把事件放大看,几条链条反复出现——这是行业通用的“数据营销工具包”:

提前造势→小样本/体验车→模型外推新车刚上市,品牌便与第三方数据机构合作,用有限样本跑模型,得出“预期保值率”或“预测残值”,然后大肆宣传。消费者只看标题,不看方法论。热搜与流量运营代替真实讨论平台算法(或“代运营”)把刻意制造的话题推上热搜:评论少、互动少的热搜并不少见。热搜成为“制造公众感知”的工具,而不再是自然讨论的镜像。0公里二手车/虚报销量来美化数据行业内的真空被“规则漏洞”填补——例如“0公里二手车”被部分经销体系利用来虚增销量或美化数据(先办保险或先过户再转手),随后被监管点名整治。类似的“数据游戏”一直存在,并非孤例。(新浪财经)“预测性”数据的合法灰色地带预测/估算性质的数据尚难界定为虚假宣传,但当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决策(比如金融回购承诺、保值承诺挂钩分期方案)时,消费者的风险极高。03 这套“算术游戏”,行业已经玩了好多年

“数据造势”,这套算数游戏行业一直在玩,只需三个动作。

造榜单:先找个机构,包装成“行业研究报告”;

造热搜:花几万块上热搜榜,配合媒体标题党;

造舆论:让粉丝自动传播,完成口碑闭环。

就这样,一份PPT报告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数据”,一个样本模型成了“国家级调研”。

2025年起,监管部门加强对汽车营销违规、虚假宣传和网络不良信息的整治(包括打击利用网络流量做不实营销的行为)。有公开报道指出:主管部门发起专项行动,要求厂商与平台整改误导性宣传。

然而,虚假或误导性的数据宣传往往在传播链条上快于监管反应。榜单一出,热度就形成;证伪和追责的节奏却慢很多。

结果是:短期内“认知红利”归厂商,被误导则由消费者自己买单。

04 消费者在用真金白银买“虚拟数据”

其实,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数据乱象”早就不是新闻。

“预估保值率”变成卖点:把模型预测当成事实宣称,误导不够懂行的消费者。

“0公里二手车”造假销量:通过预先办牌、办险把库存车算成销量,放大市场热度(监管已点名并整顿)。

“零风险回购/保值承诺”实则附加苛刻条款:部分保值承诺只在极其特定条件下成立(如:里程、车况、回购渠道受限)。

流量代运营与水军操作:用付费流量和组织化账号推话题,上热搜进而被媒体二次传播,形成“真假难辨”的公众舆论场。

对消费者而言,买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是家庭重大支出。

如果相信了这些营销套路,最终损失的不只是几万块,而是整个决策逻辑。

对行业而言,假数据泛滥,意味着“信任溢价”被掏空,真诚厂商反而被噪声淹没。

长此以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就会陷入“流量循环”——营销越虚,消费者越不信任,行业越焦虑。

05 国家亮剑!新能源虚假宣传的“遮羞布”被扯掉了

今年8月13日,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 “吹牛营销” 下狠手!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直接给行业虚假宣传划下红线 —— 续航虚标、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性能数据掺水这些操作,以后都要被重点整治。

这份政策精准戳中了行业积弊:

有的车企把实验室里的续航数据当日常通勤续航吹,冬季实测直接打六折;

有的把 L2 级辅助驾驶包装成 “解放双手”,却隐瞒复杂路况的短板;

监管明确要求,企业宣传必须真实全面,不能玩文字游戏、不能暗示虚假功能,还会通过专项调查和技术认定,让夸大宣传无处遁形。

这波操作,也该让靠 “数据注水” 抢市场的车企醒醒了。

06 数据不是信仰,透明才是信任的起点

雷总说过一句话:“小米造车,是为用户造车。”

这句话没错,但希望有天我们看到的,

不是“99.4%的保值率”,而是“100%的诚实”。

科技应该让世界更透明,而不是更“算计”。

别让热搜替代真相,也别让数据成为流量的遮羞布。

毕竟,造车这件事,不该靠玄学——该靠真功夫。

欢迎点击关注「极客菌」

周一至周五,每日为您奉上前沿科技领域的深度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