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格战到生态战:吉利比亚迪打响“中国式决战”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0 07:47:18 阅读量:9724

最近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吉利和比亚迪的“终极对决”,已经提前拉开了大幕。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不仅改变了全球汽车的竞争格局,也把这两家自主品牌巨头推到了正面交锋的舞台中央。2024年,比亚迪卖了427万辆车,稳坐第一;吉利也紧追不舍,卖出293.6万辆。一边是极氪001以3.8秒破百的性能在30万级市场刷屏,另一边是宋PLUS DM-i一年狂卖80万辆,成了真正的“国民神车”。随着《台州宣言》和“智驾平权”两大战略的碰撞,这场决战想不提前都难。

其实,比亚迪和吉利的销量之争,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分化和演变。

比亚迪靠的是“垂直整合+成本控制”,宋家族一年卖出100多万辆,其中宋PLUS DM-i就占了39万辆。第五代DM-i技术把馈电油耗压到3.8L/100km,在10-20万的主流市场里基本没对手。不过,王朝网和海洋网在智能化配置上的差距——一个ADAS渗透率48.5%,一个只有25.7%——也暴露了比亚迪在智能化布局上的“偏科”。

从价格战到生态战:吉利比亚迪打响“中国式决战”-1

吉利则走的是“品牌矩阵+全球化”路线,全年293万辆销量中,新能源占了45%。极氪001在全球市场单月销量破2万,800V超充+猎装造型,稳住了高端纯电的席位。更厉害的是,吉利在海外卖得风生水起,尤其在俄罗斯和中东,“可油可电可醇”的多元能源策略成了它攻城略地的利器。

比亚迪依赖单一品牌的规模效应,而吉利则用极氪、领克、银河等多品牌打组合拳。但比亚迪的核心零部件自供率超过80%,成本控制上优势明显;而吉利内部品牌整合频繁——几何并入银河、领克与极氪调整——多少也拖慢了协同效率。

再看技术路线,两家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也截然不同。

从价格战到生态战:吉利比亚迪打响“中国式决战”-2

比亚迪押注DM-i插混技术,宋家族在插混SUV市场占了60%的份额,“油电平权”直击用户的续航焦虑。但随着纯电续航突破750公里(比如极氪001麒麟电池版),加上充电网络越来越完善,插混的“过渡属性”也面临挑战。

吉利则选择“全能源路线”,甲醇汽车和AI大模型成了它的技术护城河。2024年,吉利甲醇汽车销量涨了130%,覆盖12省40城,超醇电混技术热效率达到46%,试图在碳中和赛道“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星睿智算中心算力惊人,AI数字底盘反应只要4毫秒,甚至能实现无人驾驶漂移。

从价格战到生态战:吉利比亚迪打响“中国式决战”-3

比亚迪用“技术普惠”推动插混普及,吉利则用“技术跃迁”瞄准未来生态。但比亚迪的短板在于高阶智驾,高速NOA的覆盖率还很低;而吉利要面对的,是甲醇基建和用户认知的难题,这条路走起来可能更不容易。

我们认为,两家企业的决战之所以提前,是因为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某款车型,而是进入了“生态构建”的深水区。

比亚迪推出“智驾平权”,计划在2025年把高快NOA下放到7万元车型,试图用规模摊薄成本。但它城市NOA的推进速度偏慢,也暴露了算法上的短板。

吉利则搞起“天地一体化”生态,靠时空道宇卫星实现90%区域覆盖,用星睿AI大模型打通座舱、底盘和制造,GEA架构更是支持纯电、混动、甲醇全能源类型。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更适合规模化作战,而吉利的“卫星+AI”生态更前瞻,只是商业化落地还需要时间。

很显然,吉利喊出2027年500万辆的目标,比亚迪也在加速出海,这场决战已经延伸到“海外市场+智能化”两个维度。

比亚迪出海主打性价比,2024年出口36万辆,但在欧美市场品牌溢价仍不足,在日本市场推出的K-car,也是对细分市场的进军。吉利则借助沃尔沃的全球基因,在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双线并进,甲醇技术也更适合能源结构多元的地区。

可以预见的是,智能化将成为下一个分水岭。比亚迪要在2025年实现60%的智驾覆盖率,而吉利则要证明AI大模型真的能打。任何一方的技术路线如果受阻,都可能改变战局。

说到底,吉利和比亚迪的这场决战,是中国汽车从“制造追随”走向“生态引领”的缩影。比亚迪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效率和规模,吉利则展现了技术多元与生态野心。它们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在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从“卖产品”到“输出技术标准”的跨越。

无论最终谁占上风,这场提前到来的决战,都在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的重构。而真正的赢家,或许是中国汽车工业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