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数据安全”大戏演给谁看?中国电动车无辜躺枪暴露美以政治操弄
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停在特拉维夫街头,竟被以色列国防军扣上了“间谍工具”的帽子!11月初,以色列军方突然下令召回700辆配发给军官的中国奇瑞瑞虎8(图片|配置|询价),理由是“可能泄露军事机密”。
这番操作堪称当代黑色喜剧——要知道,这批车可是以色列政府3年前精挑细选采购的,如今却突然“翻脸”,连此前所谓的“安全消毒”处理也被自己打脸。这种自相矛盾的闹剧背后,究竟是谁在导演?

先看以色列军方漏洞百出的借口。他们声称中国车辆的摄像头、麦克风和车联网“可能自动上传数据”,却绝口不提全球智能汽车的标配功能——特斯拉的“哨兵模式”能24小时记录周围环境,德国车企的车载系统同样实时回传数据。

若按此逻辑,以色列军营早该禁用所有智能设备。更讽刺的是,去年以色列摩萨德还被曝利用台湾公司设备实施爆炸袭击,如今却对合规经营的中国车企大泼脏水,活脱脱一副“贼喊捉贼”的嘴脸。
深层剖析这场闹剧,三条线索直指真相。其一,美国在幕后扯线。2024年以来,白宫以“国家安全”为名全面围剿中国电动车,甚至胁迫盟友禁用华为设备的戏码再度上演。
以色列作为美国中东战略的“提线木偶”,此次行动与华盛顿步调高度一致——毕竟中国电动车在以色列市占率已飙升至68%,触动了西方车企的蛋糕。

其二,军事霸权思维的延伸。历史上,美国曾以同样借口打压东芝、阿尔斯通,如今中国科技崛起让霸权主义者如坐针毡。
其三,双标政治的经典案例。以色列自动驾驶公司Mobileye在华深耕多年,其采集的高精地图数据若按同样标准,是否也该被中方“防范”?
回望历史,技术霸凌从未成功。1987年日本东芝因向苏联出口机床遭美国制裁,反而加速了亚洲产业链自主化;2013年斯诺登揭露美英“棱镜计划”监控全球,却未能阻止欧洲数字主权觉醒。
今天以色列的荒唐禁令,不过是为中国制造又添一笔“实力认证”——若非产品足够优秀,何须动用行政手段打压?
结尾不妨反问:当以色列军官坐着拆除智能模块的“阉割版”日本车时,他们真以为能躲过21世纪的数据洪流?
这场政治秀唯一“泄密”的,恰是某些国家面对中国崛起时的焦虑与无能。正如网友调侃:“下次以色列该禁止军官使用中国产对讲机——毕竟‘Made in China’的标签也可能传递摩尔斯电码。”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