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股价下跌,比亚迪颓势初显!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0 05:44:05 阅读量:6789

“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未能挽救比亚迪的增长颓势。一边是10月销量看似创新高却暗藏隐忧的业绩数据,一边是股价连续下跌、市值蒸发超3000亿的资本市场冷遇,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增长瓶颈,“颓势初显”已成为市场无法回避的现实。

销量迷局:表面新高难掩增长乏力

11月2日比亚迪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10月共销售汽车441706辆,看似创下年内新高,1-10月累计销量更是突破370万辆。但深入拆解数据可见,这份“亮眼”成绩背后藏着三大隐忧:

●增长动能显著衰减:尽管10月销量环比微增,但对比去年同期,核心乘用车板块增速已大幅放缓。更值得警惕的是,三季度单季销量同比下滑1.9%,9月销量同比下降5.52%,成为今年以来首次单月销量同比下滑,而10月国内市场销量延续了这一疲软态势,若剔除海外市场155.5%的爆发式增长,本土销量实则出现明显萎缩。

●产品结构失衡加剧:主力销售的王朝/海洋系列占比高达89.4%,达395015辆,而高端品牌表现乏力——腾势仅售10135辆,百万级品牌仰望销量不足千辆(654辆)。过度依赖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矩阵,在价格战中不堪一击,三季度单车净利已降至0.62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2万元。

销量下滑、股价下跌,比亚迪颓势初显!-1

●目标完成率岌岌可危:受销量增速放缓影响,比亚迪已将2025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即便如此,前三季度326万辆的销量仅完成新目标的70.87%,这意味着四季度月均销量需达44.67万辆,而10月的“旺季峰值”刚踩线,后续增长压力可想而知。

股价雪崩:资本市场用脚投票

销量疲软直接传导至资本市场,比亚迪A股(002594)上演了一场“高台跳水”。截至11月5日收盘,股价报95.80元,较10月29日的104.52元累计下跌8.34%,短短5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88亿元,而较5月历史高点更是暴跌36%,总市值退守至8734亿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比亚迪已连续3天处于下跌通道,当前股价不仅跌破99.20元的近期平均成本线,更处于“极度弱势行情”中。资金流向数据更能说明市场信心不足:近5日内主力资金净流出超24亿元,机构20日净流出达7.8亿元,主力控盘度降至冰点。

值得玩味的是,三季报发布当日(10月31日)股价仅下跌2.72%,这种“温和反应”实则源于市场早已提前预判——在港A股市迎来大牛市的背景下,比亚迪股价从历史高点回落超32%,早已释放出业绩暴雷的信号,而巴菲特从2022年8月开始持续减持直至清仓,更被视作“股神级”的预警。

三重绞杀:比亚迪的生存困境

支撑比亚迪“双降”格局的,是行业、竞争与自身的三重压力绞杀:

行业红利见顶成定局: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61万辆,同比增长16%,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更关键的是,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50%,增量空间趋于饱和,比亚迪30.6%的市占率既是优势更是负担——维持现有份额已属不易,增长更是难上加难。

竞争战火全面升级:在高端市场,特斯拉虽10月销量同比下滑9.9%,但仍凭借技术迭代保持威慑;在中端市场,小米汽车月销突破4万辆,零跑以7万辆跻身新势力销冠,吉利新能源销量达17.8万辆,同比增长64%,直接分流核心客群。价格战的持续发酵更让比亚迪雪上加霜,前三季度存货余额激增至1529.73亿元,库存压力凸显。

海外救场尚需时日:尽管三季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46%,10月海外销售83524辆,但贸易壁垒成为最大障碍。比亚迪虽在东京车展推出定制车型,计划2027年前在日本布局7-8款产品,但海外产能投放周期长,短期内难以弥补国内市场的增长缺口。

破局曙光:转型阵痛还是衰退开端?

面对颓势,比亚迪并非毫无动作: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1.3个百分点至17.6%,显示价格战已告一段落;海外市场持续高增长,1-9月销量已超去年全年;东京车展发布的混动车型与纯电卡车,标志着产品矩阵向多元化延伸。

汇丰银行等机构认为,四季度旺季需求回升与产品结构优化有望推动业绩环比改善,但市场更关注长期逻辑——在新能源汽车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比亚迪能否凭借技术突破重建竞争壁垒?海外市场能否复制国内的增长奇迹?

从股价走势与销量数据的双重信号来看,比亚迪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艰难转型。这场“颓势”是暂时的阵痛还是衰退的开端,或许四季度的销量收官与明年一季度的高基数考验,将给出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