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疯抢增程赛道:是用户用脚投票,还是扎堆割韭菜?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05 00:51:22 阅读量:8380

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最热闹的赛道非增程莫属。

理想L6单款年销13万辆,问界M8上市即爆款,就连宝马、丰田等合资巨头也纷纷下场,短短两年时间,在售增程车型从10款飙升至27款。一边是消费者疯抢,一边是车企扎堆跟风,有人说这是精准击中需求的双赢,也有人骂是技术门槛低的集体盲从。这场狂欢背后,到底是用户需求的真实爆发,还是车企的投机游戏?

先看用户端的硬核需求:

谁愿意跟续航焦虑死磕?中国车主日均通勤仅35公里,87%的日常出行能被纯电覆盖,但每年12%的长途场景却成了纯电车主的噩梦——高速服务区抢桩排队1小时,冬季续航打五折,偏远地区充电桩稀缺。增程车“城市用电省电费,长途用油不排队”的模式,刚好补上了这个缺口。赛力斯用户数据显示,增程车主日均纯电行驶占比高达90%,成都、杭州等城市更是突破68%,而长途时5分钟加油就能续航再涨500公里,完美适配“90%通勤+10%应急”的中国用车场景 。

技术升级更让需求落地:

早期增程车“小电池大油箱”被诟病“伪新能源”,如今已迭代成“大电池小油箱”的主流形态。智己LS6增程版纯电续航达450km,小鹏鲲鹏系统突破430km,配合4C超充10分钟补能280km,低温续航达成率超80%,彻底扭转了“油老虎+拖拉机”的负面印象。对充电不便的三四线城市用户、家里唯一一辆车的家庭来说,增程不是过渡选择,而是当下最务实的答案——30万级预算能享受到纯电的静谧平顺,又不用颠覆加油补能的传统习惯 。

车企疯抢增程赛道:是用户用脚投票,还是扎堆割韭菜?-1

但扎堆背后,盲从的痕迹同样明显。首先是技术门槛低的“投机诱惑”:相比纯电的电池研发、插混的复杂变速箱技术,增程“电机驱动+燃油发电”的结构简单得多,30万级车型电池成本比纯电节省40%-60%,不少车企拿现成的增程器组装,就能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其次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打开配置表,清一色“大空间+长续航+智能座舱”,没有核心技术差异,就连宣传话术都如出一辙,导致2025年上半年智己、长安启源等品牌增程车型月销不足2000辆,沦为陪跑。

更值得警惕的是质量隐忧:

2024年增程车型投诉量同比暴涨237%,“亏电顿挫”“续航虚标”“半轴断裂”等问题频发。北汽BJ40E增程版新车断半轴却被厂家拒保,某热门车型亏电时噪音达72分贝,油耗飙升至9.8L/100km,比同级别燃油车还费油 。这些跟风车企只抄了“可油可电”的外壳,却没搞定能量管理、NVH控制等核心技术,最终把风险转嫁给用户。

其实车企的选择里,还藏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考量:

双积分政策下,一辆增程车能拿到4.2分新能源积分,相当于2辆纯电微型车的贡献,有效缓解传统车企的积分压力;而在上海等城市插混取消绿牌后,增程凭借“纯电续航超100km”的优势,成为少数能持续享受政策红利的路线。但真正的赢家永远是深耕用户需求的品牌:理想吃透家庭用户对“无焦虑+豪华配置”的需求,问界绑定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它们的成功不是因为选了增程,而是用技术升级满足了增程背后的用户痛点 。

车企疯抢增程赛道:是用户用脚投票,还是扎堆割韭菜?-2

说到底,增程赛道的狂欢,是用户需求与行业投机的双向交织。用户要的从不是“增程”这个技术名词,而是“无焦虑、高体验、低成本”的出行方案;车企跟风能短期分一杯羹,但只有解决了高速能耗、电池衰减、NVH优化等核心问题,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你觉得增程车是刚需真香还是过渡智商税?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增程车#​#增程车续航焦虑#​ #新能源汽车#​#你还会购买新能源汽车吗#​#无里程焦虑#​#技术内卷#​ #买车避坑#​ #汽车市场#​

车企疯抢增程赛道:是用户用脚投票,还是扎堆割韭菜?-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