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主们的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都被“2025交通扣分新规”“5种行为不再扣分”这类标题的文章刷爆了,好多人看到都兴奋不已,感觉像是迎来了“车主福音”。但今天必须严肃地告诉大家,截至2025年11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官方渠道压根就没发布过“2025年交通扣分新规”要实施或者公布的消息,这些网文就是大忽悠!
现行法规:2022版记分管理办法才是“正主”

咱们国家现在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的,是2022年4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这个法规对交通违法记分制度做了大优化,更注重宽严相济和教育引导。大家可别被那些假消息带偏了,目前官方就没提过2025年要再修订或者出台全新扣分制度。那些“2025年新规”的说法,根本就是没官方背书,信息源头也模糊得很。

网传“新规”:不过是旧规则的“新瓶装旧酒”
那些打着“2025”旗号,说“X种行为不再扣分”的文章,内容其实一点都不新鲜,就是把2022年4月1日生效规则里部分调整的内容拿出来重新梳理了一遍。它们常用的手段有:
• 年份乱标:硬生生把2022年的调整套上“2025”的标签,就像给旧衣服换个新标签就拿出来卖。

• 解读片面:只强调“不扣分”,却忽略了前提条件和地方差异,让人以为这些行为完全没事了。
• 标题吸睛:用“新规”“赶紧收藏”“车主狂欢”这些词来制造噱头,就为了吸引大家点击。
现行规定(2022版):这些行为调整或取消记分,但违法风险仍在
下面给大家说说现行规定里确实调整或者取消记分的常见行为。不过要记住,“不扣分”可不等于“合法”或者“没后果”,这些行为本质上还是违法的,通常会被罚款,而且还有安全隐患。
• 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像压实线变道、违停这些行为,以前要记3分,现在一般只罚款不记分,除非因为这个行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等严重后果。不过具体罚款金额和执行尺度,不同地方可能不太一样。就说之前有个车主,在一条禁停路段违停去买东西,回来就被贴了罚单,虽然没扣分,但罚款可没少交。
• 普通道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在普通城市道路没按规定车道直行或者转弯,以前会记分,现在取消了记分处罚,一般就罚款。有位司机在普通道路上,本来该在右转车道右转,结果走错了车道,直接在直行车道右转了,被交警拦下后,只被罚款没扣分。
• 未随车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只要证件状态正常有效,没随车放置这些标志,取消了记分处罚,一般会收到警告或者罚款。但大家要注意,“未放置”和“没有”可不一样。要是车辆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检验(脱检)或者没买有效交强险(脱保)就上路,这可是严重违法行为,交警肯定会依法查处,像扣车、罚款这些处罚都少不了。之前有个车主,车辆脱检了还上路,结果被交警查到,不仅车被扣了,还交了高额罚款。
• 驾驶室内悬挂/放置妨碍视线的物品:在挡风玻璃或者后视镜上挂过大装饰物、放遮挡视线的玩偶这些行为,取消了记分处罚,一般就罚款。有位女司机,在挡风玻璃前挂了一串大大的装饰品,结果开车的时候影响了视线,差点和前面的车追尾,被交警拦下后,被罚款还教育了一番。
• 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只要证件状态正常有效,没随车携带,取消了记分处罚,一般就是警告或者罚款,同时要求驾驶人尽快出示有效证件,比如通过电子证照或者让人送来,消除违法状态。有位司机出门着急,忘了带驾驶证,路上被交警查到,还好他手机里有电子驾驶证,交警警告他以后要随身携带后,就放行了。
另外,现行规定对超速处罚也更精细了:
• 轻微超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低于规定最低时速的,不记分。
• 特定车型超速:驾驶校车、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以外的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二十的,不记分,但会罚款;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二十以上未达到百分之五十的,也不记分,但同样会罚款。不过大家要明白,“不记分”只是针对特定车型在特定阈值下的轻微超速。超速本身就是违法的,就算不记分,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会被罚款,而且罚款标准各地可能不同。要是超过上述阈值,记分还是会加重的。就像有个司机,在普通道路上超速了百分之三十,虽然没达到记分标准,但还是被罚款了。
• 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三角警告牌:取消了记分处罚,一般就罚款。法规要求车辆得配备这些安全设施,虽然不扣分,但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大家最好还是随车携带,并且确保能用。之前有个车主,车辆在高速上出了故障,因为没有三角警告牌,结果引发了二次事故,自己还受了伤。
重要警示与行动指南
警惕“标题党”,只信官方源
大家看到那些标榜“XX年新规”“重磅调整”“车主福利”的交通法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来源不明的自媒体或者网站。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有:公安部官方网站((http://))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平台、官方“交管12123”APP、各地公安局交警总队/支队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还有中国政府网((http://))发布的权威政策。
“不扣分”≠“不违法”≠“零风险”
大家可别因为某些行为不再扣分就掉以轻心。除了轻微超速的部分情况有明确的不记分条款,其他行为的“不扣分”是基于2022版规则的调整,但它们几乎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条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罚款是常规处罚手段,违法行为本身带来的事故风险一点都没减少。就像压实线可能引发刮擦,视线受阻可能导致碰撞,没有警示牌可能引发二次事故。
地方细则需留意
国家层面的法规是基础框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权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或者规定,特别是在罚款金额、某些违法行为的界定细节上可能有差异。所以大家要关注本地交警官方发布的信息。
安全驾驶是永恒铁律
不管扣分规则怎么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违法驾驶行为、时刻保持安全意识,这才是保障自己、乘客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原则和最高准则。规则调整是为了优化管理、体现人性化,可不是给违法开绿灯。
权威结论来了,所谓的“2025交通扣分新规”根本就是假的。现在交通违法记分的唯一法定依据是2022年4月1日起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网传“X种行为不再扣分”的说法,是对2022年现行规则中已调整内容的翻炒或者误读,还故意冠以“2025”来误导大家。大家查询法规的时候,一定要认准官方渠道,开车的时候也要时刻牢记“不扣分”不等于“可以违法”。咱们每一次安全、守法的出行,才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真正的负责。规则可能会优化,但安全永远不能打折。
希望广大车主朋友都能擦亮眼睛,明辨真伪,别被不实信息误导。毕竟,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