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首发了专为日本市场设计的K-Car车型:BYD Racco(海獭)。正值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20周年,新能源汽车进入日本市场5周年之际,作为唯一一个参加东京车展的中国品牌,引起了高度关注。
这款K-Car的车身尺寸为3395mm/1475mm/1800mm,采用四座设计,配备了电动滑门。搭载20kWh刀片电池,续航里程180公里,快充15分钟即可从30%充至80%。这是比亚迪首次为日本市场设计的专用车型。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比亚迪为何要这样做。尽管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3年来,已开设66个销售据点,但销量却不到1万辆,即使算上商用车和大巴车,也仅售出不到10万辆。那么,专门设计日本市场车型的意义何在?

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回顾比亚迪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历程。2005年,比亚迪进军日本市场,最初涉足二次充电电池领域。当时,董事长王传福决心在镍氢电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成功赢得了日本同行的认可。随后,比亚迪的镍氢电池市占率逐年攀升。
2015年,比亚迪电动巴士进入日本市场,当年销售了5辆K9电动巴士。次年,销售量增至10辆。到2017年,累计销量达到15辆K9电动巴士。尽管如此,比亚迪仍陆续推出了J6等车型。
截至2025年,比亚迪在日本电动巴士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过350辆,占据了当地70%的市场份额。
凭借J6、J7、K8三款纯电动巴士产品,比亚迪成为日本电动巴士市场市占率第一的品牌。面对2030年日本预计引进1万辆纯电巴士的市场,比亚迪制定的目标是销售4000辆。
在此次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展示了基于J6改造的生活车,具备居住、避难和反向供电等多种功能。这显示了比亚迪在日本市场每5年进行一次战略调整,持续布局的坚定决心。
乘用车方面,自2022年7月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以来,比亚迪已推出元PLUS、海豚、海豹、海狮07等多款畅销纯电车型。此次车展新增K-EV BYD Racco(海獭)和海狮06DM-i后,其在日本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并计划在2027年前形成本田7至8款纯电及混动车型的布局。
此次BYD Racco(海獭)的全球首发,以及纯电卡车T35和小型纯电动巴士J6 living car概念车的亮相,包括持续引入DM-i车型,都预示着比亚迪将继续深耕日本市场,寻求突破。
我们知道,日本汽车市场相对封闭,外国品牌市占率不足5%,而比亚迪已成功取得超过0.2%的市场份额。
尽管这一数字在国内市场看似微不足道,但比亚迪坚持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因为日本汽车工业实力雄厚。比亚迪的目标是通过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证明自身的实力,同时也证明中国品牌的实力。
随着K-EV的发布和产品矩阵向“纯电+混动”双线布局,比亚迪乘用车在日本市场与本地化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受到的关注也日益增多。Racco(海獭)的发布引发了日本K-Car市场的广泛关注。
铃木社长公开表示:“世界上有许多小型车的标准,比亚迪选择了日本的轻型车标准。我感到非常高兴。新的竞争即将开始,我认为比亚迪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在EV销售中不应进行价格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展会上还有一件趣事:东风日产N7亮相展会,验证了“中国研发反哺全球”的模式。未来竞争的核心已从“单一产品”升级为“本土化生态能力”,日本市场成为检验全球车企战略深度的重要试金石。
显然,比亚迪敢于先行,在日本市场提前布局,深耕市场,放眼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在日本,购买K-Car无需车位证明,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车检、保险费和过路费也较低。小巧的车身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穿梭,占有近4成的市场份额,每年销量约为180万辆。
如果比亚迪RACCO(海獭)取得成功,人们才会明白,比亚迪正在耐心地开拓海外市场,并努力将封闭市场转变为更为开放的市场。比亚迪直接迎战世界汽车强国的产品,在核心市场中锤炼和提升自身实力。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