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汽车产业利润非常低,还喜欢卷价格?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0-20 05:48:51 阅读量:3778

你以为的汽车价格战是车企抢夺市场份额的结果,这个结论是正确,但并不完全正确。

提到汽车,这几年大家对汽车最深的印象就是汽车很便宜,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功能还越来越多,越来越豪华。

当然随之而来的争议就是汽车产业利润低,喜欢卷价格,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汽车行业的利润会这么低,汽车厂商又要卷价格呢?

为什么我们的汽车产业利润非常低,还喜欢卷价格?-1

过去我们听到这个问题最多的答案,就是汽车厂商之间无序竞争,抢夺市场份额导致的,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正确,但并不完全对。

为什么我们的汽车产业利润非常低,还喜欢卷价格?-2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智能手机行业的例子。当年国内几大手机品牌厂商一开始也经历了几年的价格战,但最后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品牌升级,开始朝着高端化和高利润方向迈进。

但为什么汽车并没有出现类似的趋势?

为什么我们的汽车产业利润非常低,还喜欢卷价格?-3

要想理解这一点,你可以把汽车行业想象成房地产行业,它不是完全纯粹的市场机制在起作用,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更能理解为什么汽车产业利润非常低,还喜欢卷价格了。

一个更贴切的比喻其实是,如果说别的车企是赚买车人的钱(这是正常的),那么国内一些车企其实是赚政策的钱。

基于这一点,车卖多少钱,利润高不高,甚至是亏本卖,都无所谓,只要是把市场份额抢到了,能够保证自己“大而不倒”,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当年的房地产行业其实也是类似的结构,它不是完全的市场行为,有各种各样的调控和资金支持,但因为新冠之后,叠加开发商的三道红线,房地产行业这个蓄水池已经没有那么有效了,所以目光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汽车产业上面。

那么汽车和房地产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当然都是对地方的财政收入有极大的贡献作用,而汽车更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它不仅可以提供财政收入,才能够提供不菲的就业岗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要比房地产更好,也更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国内大大小小的汽车厂商可以高达数百家,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纯市场化的行为,尤其是在几年之后的今天,汽车价格战打了好几年,一些车企亏损几百亿上千亿,但仍然可以不倒。

汽车和房地产,都是大宗商品,它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地产下行之后,我们会选择汽车这个行业。

那么目前我们的汽车产业利润率有多低呢?

今年1-9月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仅只有4.5%,甚至低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水平。这就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今年前九个月,我国汽车行业收入7.82万亿元,同比增长7.8%,但利润仅增长3.4%至3483亿元,行业利润率从2021年的6.1%持续下滑至2024年的4.3%,虽然今年有微弱改善,但4.5%的利润率,仍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所以大家不要再说餐饮行业卷了,餐饮行业再卷,利润率如果只有5%,那肯定是干不下去的。而汽车作为大宗商品,在利润率低于5%的情况下,不仅干的下去,而且国内仍然还有那么多车企,那你说,他们靠啥活下去的?

显然,靠的就不是卖车的利润。

汽车行业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去关注,那就是产能过剩。

我们经常说产能过剩导致了汽车价格战,但问题在于,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汽车厂商还要盲目扩大生产?

尤其是今天汽车行业更新换代堪比手机,如此快的迭代速度之下,生产线和模具的重新设计,这背后都是非常高的成本,既然如此,车企为什么还要不停生产?尤其是在明知道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有些车企宁愿亏本卖,也要开足马力加大生产,这明显不符合市场行为。

唯一解释的可能是车企有这么做的理由。

至于什么理由,我想无非就是一些类似的协议,例如每年生产车辆不得低于多少辆,每年营收不得低于多少金额,在这两个指标下,迫使车企哪怕亏损降价,也要生产足够的车辆,并卖到足够的营收。

至于盈利,车企不靠这个赚钱,或者说不靠这个活下来。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这是写在《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中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然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最后就是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地方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工具,例如财政的资金支持,重大专项补贴、研发投入补贴,以及消费刺激等等,这些补贴对车企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东西。

除了补贴车企,我们也补贴消费者。这些措施虽然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但也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加剧了行业的价格竞争。

当价格不再反映市场需求的时候,那么价格就不是真实的价格,不是市场的价格。

我们其实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落后的生产线和技术停滞的工厂,这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产能,所以最近工信部也提到,将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有序退出。

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此前国内已经有两位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辩论产业补贴的好与坏,其实正如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观点一样。

它的好处在于,通过宏观引导,可以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促进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突破,甚至可以说,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通过宏观的引导,加速它的发展和壮大。

但风险也客观存在。例如盲目的投资会导致低效产能,目前全国汽车产能利用率已经低于50%,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恶性竞争。

总的来说,今天各行各业的确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价格战,但汽车和餐饮奶茶等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大宗商品,但其利润率却低于餐饮奶茶这类行业。

最终我们会发现,短期内靠着宏观的引导和补贴去快速发展一个行业的思路,完全是正确的,但当这个行业已经很大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止损,建立市场退出机制,让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活下来,把行业引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