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咱今天聊个既有意思又比较热的话题——增程技术,是不是真的落后?
网上吵得很凶。现实却是一边倒,一边是某些车企大佬振臂高呼“打死不做增程”,另一边却是增程车卖得风生水起,把插混车型都逼得节节败退。这剧情,比甄嬛传还精彩。
问题来了:被贴上“落后”标签的增程,凭什么能在市场上大杀四方?今天咱们就唠唠。

自从理想汽车率先在国内做起增程,这个“落后”的言论就一直没停过。增程到底是个啥/简单理解,它就是“自带充电宝的电动车”,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只负责发电,汽车永远用电跑。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说了:“这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吗?多一道转换流程,效率肯定低啊!”
但现实很骨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技术,愣是把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理想、问界、零跑……一个个增程玩家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曾经对增程不屑一顾的传统车企,也悄悄推出了自己的增程车型。目前除了某个振臂高呼的打死不做增程的车企,基本上传统车企全面溃败!

你说它落后?可市场并不认这个账。你说它是劣币驱逐良币,可是就是这个“落后的劣币”在实际表现上却屡屡打败“先进的良币”。
二、结构简单=技术落后?这个逻辑有问题

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结构简单不等于技术落后。
举个例子:智能手机只有一个Home键的时候,你觉得它落后吗?现在全面屏手势操作,连按键都没了,不是更简单?但你能说它落后吗?其实这里面又大量的软件在支撑。
增程也是这个理儿。从结构上说,它确实比插电混动简单。
插混就像八爪鱼一样,既要管理发动机直驱,又要处理电机驱动,还得考虑什么时候用油、什么时候用电,系统复杂,调教难度更高,恨不得在车上装了台超级计算机。
而增程就简单直接多了:甭管你车速多少,路况如何,发动机就干一件事——在最佳燃烧效率转速区间发电。剩下的交给电池和电机搞定。
但是!简单不代表好做。这就好比蛋炒饭,食材就那几样,但想做得好吃?难如登天。同样是增程,有些车企的综合能耗就比较低,而有些就很高,这里面的门道还是很深的。
增程的调教就是个技术活:发动机什么时候启动最省油?电池电量保持在哪最合理?怎么让发动机启动时乘客没感觉?这些都是学问。如果做不好?那就等着被用户吐槽“拖拉机”吧。
三、混动界的“老前辈们”落不落后?
既然说到增程落后,那咱们也得聊聊混动界的其他选手。
日系的油混技术,像丰田双擎ECVT、本田I-MMD、日产e-POWER,这些算落后吗?实际上它们非但不落后,反而是经过市场千锤百炼的“老司机”了。
这里要插播个冷知识:除了丰田的THS,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混动技术,其实都源自美国1997年的一项基础专利。没错,就是那个已经被公开的专利。大家都在这个基础上七改八改的,各显神通,谁也别笑话谁。
而且你们发现没有?日产e-POWER其实就是增程路线。人家在日本卖得那么好,怎么没人说它落后?
四、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说到底,技术先不先进,得用户说了算。
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插混和增程车主,平时都在用电跑。家里有充电桩的,一公里油钱都不想花。只有在跑长途、或者忘记充电时,才会想起发动机的存在。
这时候,增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结构简单,故障率相对低纯电驾驶体验,平顺又安静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没有里程焦虑,说走就走用户并不关心你的技术有多复杂!好开、省心、省钱,这三点做到了,就是好技术。
五、都闭嘴别吵了——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其实,技术路线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就像有人喜欢自动挡的便捷,有人偏爱手动挡的操控感。你能说哪个更先进吗?
增程技术确实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速工况下,能量转换效率确实不如发动机直驱。但对大多数城市用户来说,一年能跑几次高速?日常通勤、周末郊游,增程完全够用。
而且,随着电池技术越来越便宜,充电设施越来越完善,增程大电池的优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写在最后:
所以老铁们,还有网络上的“喷子”们,别被“简单就是落后”这种论调带偏了。评价一个技术好不好,得看它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增程技术就像那个考试时用最简单方法解出难题的那个学霸——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在汽车行业百年变革的今天,谁能真正笑到最后,真不一定。对于消费者,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毕竟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最后,真心奉劝那些质疑的“喷子”,千万别去试驾!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