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离谱,理想汽车突然召回11411辆MEGA车型,原因不是电池出故障,也不是电机有问题,而是装在车里的冷却液不行,这冷却液本来是用来给电池和电机散热的,结果它自己质量不过关,防腐能力太差,把铝制的冷却板给腐蚀了,还可能导致漏液,甚至引发起火风险,理想汽车直接提出要更换冷却液,还要换掉电机控制器,连电池也得一起换,一块麒麟电池成本就要十万块,算下来光换电池的费用就超过十一亿元,差不多相当于理想汽车一个季度的利润。
这事儿发生以后,人们首先想知道冷却液是哪个厂家的,调查发现涉及两家供应商,一个是长春德联,另一个是江苏龙蟠,德联马上出来澄清,说他们只向理想的增程式车型供货,纯电的MEGA并没有使用他们的产品,龙蟠一开始也否认有关系,后来改口需要内部核实,龙蟠在自家财报中提到第三代冷却液的防腐性能达到国家标准五倍,但没有说明是否用在MEGA车型上,理想官方至今没有明确责任归属,两家供应商互相推脱,让大家感到困惑。
以前汽车召回很少说到冷却液,近十年全国只有二十八次提到冷却液召回,上一次还是长安在2015年因为冷却液抗氧化能力不足被召回,这次情况不同,冷却液本身性能不达标,直接造成电池腐蚀,风险程度高出很多,理想MEGA(图片|配置|询价)用的是专门为纯电车设计的低电导率冷却液,这种产品技术要求高、成本也偏高,德联和龙蟠都是大厂,向很多新能源车供应产品,德联还拿到了理想的定点合作,龙蟠今年上半年冷却液收入仍在增长,说明市场对这两家企业仍然看好,可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候出了质量问题。
有人问理想汽车为何不自产冷却液,其实比亚迪和东风岚图这些老牌车企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从配方设计到灌装流程全部自主掌控,小鹏和蔚来这类新势力企业为了省事,直接向壳牌、龙蟠等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虽然操作简单省心,可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归属就难以明确,冷却液看似价格不高,更换一次只需五百多元,但它的具体配方参数属于商业机密,车企通常不会公开所用品牌,这就造成了一个“黑箱”状况——消费者购买原厂配件以为安全可靠,实际上其中可能隐藏着质量隐患,这次召回事件就是现实例证,即便是价格昂贵的原厂配件,只要上游原材料出现问题,同样会导致车辆故障。

更让人担心的是,整个行业都缺少统一的质量追踪方法,现在冷却液只要供应商通过测试就行,没人管它实际装在哪家品牌、哪批车上,理想MEGA用的这批冷却液,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品牌的车辆里,龙蟠公司向多个品牌供货,但始终不承认出问题的这一批次,这就有点说不通,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品牌也用了同一批产品,但车主群里已经有人在传,有人担心自己的车是不是也装了有问题的冷却液,这件事还没完,估计还会继续闹大。
说实话,我之前从没想过冷却液会引发这么大问题,人们总关注电池、芯片和自动驾驶这些高科技部件,却容易忽略冷却液这类基础零件,可越是普通的零件,越可能成为整个系统出问题的起因,车企为了加快生产速度、控制成本,把许多制造环节交给外包公司处理,表面上效率提高,实际上分散了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各方都能推脱责任,消费者最终付出的不仅是修车费用,还包括对汽车品牌失去的信心,理想汽车这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后续如何管理供应商关系、如何重新赢得用户信任,才是真正考验这家企业的关键。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