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负责人详解“京东汽车”五大疑问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9 20:06:52 阅读量:3468

一场7819万的拍卖狂欢与4.99万的亲民定价,京东汽车的营销大戏背后,藏着电商巨头跨界野心的真实底色。

京东汽车的上市发布会,巧妙地将一场原本可能引发争议的天价拍卖闹剧,转化为引人瞩目的营销胜利,却也让明眼人看到了电商平台跨界汽车领域的策略与局限。

在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正式发布“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后,三方负责人对该项目的五大疑问进行了解答。 这些答案背后,揭示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盛宴与尚未完全解答的产业疑问。

01 营销造势:7819万拍卖背后的流量游戏

三方负责人详解“京东汽车”五大疑问-1

京东001号汽车拍出7819万天价的事件,已然成为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这场仅需100元保证金参与的拍卖狂欢,最终以超过预估价格780倍的荒谬数字落槌。

三方负责人详解“京东汽车”五大疑问-2

26万人参与,23733次出价,京东以极低成本收割了巨额流量,却也暴露了平台对拍卖规则严肃性的漠视。

当拍卖不再是价格发现机制,而沦为纯粹吸引眼球的噱头,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基础也随之动摇。

三方负责人详解“京东汽车”五大疑问-3

京东事后的补救措施——向所有出价用户赠送礼包,并向出价最接近发布价的用户赠送整车——反而印证了市场猜测:7819万的交易本身很可能永远不会完成。

02 角色定位:电商平台的“造车”文字游戏

京东在汽车领域的跨界,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京东明确表示“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而是提供“用户消费洞察和独家销售”。

这意味着,所谓的“京东汽车”,实则是京东贴牌的广汽埃安。京东扮演的是超级销售渠道与产品定义参与者,而非真正的造车者。

这种轻资产模式降低了京东的风险,却也引发对其核心价值的质疑:没有生产资质、不碰核心技术,京东在汽车产业链中的角色是否只是一个“高级代运营”?

03 售后体系:三方分工的协同挑战

根据三方分工,整车质保由广汽负责,电池质保(租电版)由宁德时代承担,京东则通过其3000多家养车门店提供售后保养。

这种分工看似明确,实则潜藏协同隐患。京东养车门店此前主要以燃油车维保为主,能否无缝衔接新能源车,特别是高压电路维修,尚待市场检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养车刚在“震虎价”不正当竞争案中败诉,被法院认定存在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行为。 这一背景不免让人对京东的售后服务品质产生疑虑。

04 市场定位:摆脱“网约车”标签的艰难之路

面对埃安品牌的“网约车”标签,京东汽车营销负责人陆欢表示:“不认为‘网约车’是负面标签”。这种回应本身,反而暴露了京东对消费者真实顾虑的回避。

广汽UT车型产品总经理涂序聪补充道,UT车型本身主打C端市场,当前销量也以C端为主。 然而,品牌印象的扭转非一日之功,需要产品力与品牌形象的长期建设。

在4.99万(电池租用)至8.99万(整车购买)的价格区间内,京东汽车面临的不仅是同级别电动车的竞争,还有燃油车的替代压力。

电商巨头跨界造车的故事看似新颖,实则仍未跳出“流量换市场”的旧剧本。京东汽车的未来,不取决于营销活动的声量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打通从销售到服务的完整闭环。

当第一批车主走进京东养车门店,他们遇到的不会是7819万的拍卖传奇,而是实实在在的保养质量与服务体验。这场大戏的真正帷幕,此刻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