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升级潮,天籁·鸿蒙座舱重塑燃油车体验,进入智能新时代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8 22:04:53 阅读量:5278

在合资燃油车普遍被智能化浪潮“拍在沙滩上”的当下,日产天籁·鸿蒙座舱却显得与众不同。

这台车配备了一块15.6英寸的HUAWEI智慧屏,并与华为深度合作,首次搭载了鸿蒙座舱5车机系统——这一举措使其成为首款“搭载鸿蒙”的燃油车型,从而实现了智能化体验的显著提升。

鲁大师汽车实验室对这台全新天籁·鸿蒙座舱进行了全面的实测。测试涵盖了34项交互单元,进行了10轮验证,包括“车机设置”、“本地应用”、“三方应用”、“屏幕滑动”、“手势控制”、“语音唤醒”、“功能交互”和“设备连接”等八大场景。从每一次点击、滑动到功能执行,测试组精确记录了响应与完成时间,用数据展示了车机流畅度的真实表现。

最终,天籁·鸿蒙座舱交出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成绩单——驾舱流畅指数1571.1 ms。在鲁大师实验室已测的57款车型中,它成功跻身前列,排名第14位。

油车升级潮,天籁·鸿蒙座舱重塑燃油车体验,进入智能新时代-1

这一成绩使天籁·鸿蒙座舱直接追上了新能源阵营的主流水平,其流畅度已经与乐道L60、小鹏G6、小米YU7等热门新势力车型相当。

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5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已经超越了此前测过的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系”车型,新系统在流畅度和响应速度上的提升显而易见。

在细分测试中,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堪称“惊喜连连”。它不仅打破了合资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反应慢”刻板印象,在多个关键项目上更是展示了堪比新势力的速度。

在本地应用板块中,天籁·鸿蒙座舱仅用510.42 ms就完成了导航规划的全流程响应,比第二名理想L7 Pro快了近一倍,拿下全场第一。

这一数据的背后,体现了鸿蒙座舱5在地图算力调用与路径生成算法上的深度优化。系统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目的地识别、路径规划和界面加载。

在功能交互板块,天籁·鸿蒙座舱也展示了强劲的系统响应效率。座椅调节的响应时延仅为106.67 ms,同样拿下第一名。

从体验来看,天籁·鸿蒙座舱的动作几乎是“触即动”。手指刚点下屏幕,座椅就立刻动作,说明车机系统与座椅控制模块之间的通信极其顺畅,指令发出与执行几乎是同步完成。

在车窗控制项目中,天籁·鸿蒙座舱以2207.91 ms的成绩拿下第二名,仅次于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表现放在燃油车上几乎是一种“越级操作”。

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响应速度,还展示了整套交互链路的稳定性——从屏幕触控到执行反馈,过程几乎无卡顿,操作的连贯性和执行一致性已超越绝大多数新能源车型的水准。

在屏幕滑动板块,天籁·鸿蒙座舱的表现也延续了这种“高效率”。

滑动3D模型的平均响应时延为130.84 ms,排名第三,仅次于小鹏MONA M03和阿维塔07,无论旋转车辆模型还是缩放细节,几乎无掉帧或动画撕裂。

滑动应用菜单的平均响应时延为102.5 ms,排名第四,带来了“手指动、界面即动”的流畅体验。这一项各车型之间的差距较小,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只有382.91 ms的差距。

至于车机设置板块中的“打开空调设置”项目,天籁·鸿蒙座舱也以234.59 ms的平均完成时延进前五。

这些具体数据的背后,揭示了鸿蒙座舱5在车机交互链路上的全面优化。系统在UI动画渲染、线程调度与指令分发上均进行了深度调优,使操作指令能够被更快捕获、更高效执行。触控几乎实现了“无排队”响应,CPU与GPU的任务协同更加紧密,界面切换与动画过渡自然顺滑。

从实际体验来看,无论是应用切换、功能调节,还是滑动操作,天籁·鸿蒙座舱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几乎感受不到传统燃油车的延滞感,整个交互体验可以说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而这次实测的结果,不仅仅是数据上的领先。它证明了在鸿蒙座舱5的加持下,传统燃油车同样可以拥有媲美主流新能源的交互体验。天籁·鸿蒙座舱在流畅度、反馈速度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多款华为系车型,整车体验甚至能与主流新势力正面对抗。

作为一台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也是目前鲁大师实验室实测车型中表现最优秀的燃油车。它不再只是“补课智能化”,而是真正完成了进化。从天籁·鸿蒙座舱开始,“燃油车=不智能”的标签可能真的要被撕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