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三足鼎立,谁将主宰未来出行?
作者:真科汽车网 发布时间:2025-11-13 13:11:01 阅读量:8468

当前打开最新款智能汽车的宣传页面,自动驾驶功能已成为最耀眼的卖点。在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一场关于智能驾驶的竞赛早已悄然开启,市场格局逐渐清晰——华为、Momenta和车企自研阵营,这三股力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技术路径与商业哲学,也决定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走向。

自动驾驶三强鼎立的江湖格局

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已悄然形成三大阵营,各自占据一方天地。华为ADS、Momenta和车企自研阵营,构成了当前市场的主要玩家。

中国自动驾驶三足鼎立,谁将主宰未来出行?-1

这三者的竞争,已不仅是技术之争,更是商业模式与路线的较量。

据多方数据显示,Momenta目前在市场占有率上处于领先位置,合作车企超过30家,覆盖车型130多款,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

华为则以全栈自研技术紧随其后,而蔚来、小鹏、理想等自研车企则在技术和用户体验上不断探索。

这样的格局并非偶然,而是不同商业模式下的必然结果。在L2级辅助驾驶正成为新车标配的2025年,这场竞争正在加速从“技术验证”向“场景落地”转变。

华为ADS全栈自研的技术壁垒

华为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方式,带着其一贯的技术风格——全栈自研,构建完整生态。

华为ADS(乾崑智驾)采用“交钥匙”模式为车企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从芯片、硬件到软件算法,华为构建了完整的智驾生态体系。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标准化程度高,车企无需二次开发即可快速落地。 对于希望快速推出智驾功能的车企来说,这种“即插即用”的模式大大降低了门槛和时间成本。

华为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昇腾AI芯片到激光雷达,再到ADS 3.0算法,华为构建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完整技术栈。

其多传感器融合方案能在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下保持高精度环境感知。

然而,华为模式的局限性也同样明显。有业内人士指出,华为全包全揽的方式让车企省事,但车企可能觉得没掌控权。

部分车企担心与华为合作会失去技术主导权,沦为简单的硬件组装厂。同时,华为方案因高成本硬件而多集中于25万元以上车型,这限制了其市场渗透速度。

Momenta是合作共赢的隐形冠军

相比华为的高调,Momenta更像是一位“隐形冠军”。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自动驾驶公司,选择了一条与华为截然不同的道路。

Momenta开创了“联合研发”模式,与车企共同打造定制化智驾系统。 这种模式让车企保留技术主导权,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这种灵活性使Momenta赢得了众多车企的青睐。从宝马、丰田、奔驰到上汽、比亚迪,Momenta的合作名单几乎囊括了国内外主流车企。

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数据飞轮”与“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这一技术架构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部分,前者快速应对突发状况,后者持续优化驾驶策略,使得训练成本降低10-100倍。

Momenta的商业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平衡了技术输出与车企自主权的关系。

一位业内人士点出了关键:“Momenta不搞‘一刀切’,而是和车企联手搞研发,就像大厨把配方和手艺一起教给餐馆,车企想加点‘特色菜’随时能改。”

然而,Momenta也面临挑战。作为第三方供应商,其技术必须适应不同车企的平台,这增加了研发的复杂性。

同时,随着车企对智驾技术的重视,部分合作伙伴未来可能选择自研道路。

自研阵营掌握命运的理想主义者

第三股力量来自新势力车企的自研阵营。蔚来、小鹏、理想、小米等品牌坚持全栈自研路线。

这些互联网背景的车企更愿意掌控技术命脉。 他们投入巨资组建研发团队,从底层算法到硬件集成全部自主完成。

自研路线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积累和迭代速度更胜一筹。 由于掌握全部技术栈,这些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体验。

例如,小鹏的XNGP系统以纯视觉+BEV架构覆盖243城无图NOA,在高速场景下实现了较低的接管率。

然而,自研之路充满挑战。最大的问题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对于销量尚未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巨大的研发投入会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

零跑、小鹏等车企虽然技术水平处于第一阵营,但销量低迷使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全栈自研是双刃剑,如果走通了,后期成本优势巨大,但前提是销量能够支撑其成本摊薄的需要。

否则,前期巨大投入对于激烈竞争的企业有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三股势力的未来较量

当前的自动驾驶竞争还只是L2阶段的“热身赛”,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那么,这三股势力,谁更有发展前景?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数据将成为关键竞争力。Momenta的“数据飞轮”模式使其能够从众多合作车企中获取海量数据,进而不断优化算法。

这种网络效应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强。

从市场渗透角度,华为和Momenta各有优势。华为依托鸿蒙智行生态绑定高端市场,而Momenta则推动NOA功能向15万元级市场渗透。

有预测显示,2025年底或2026年初有望实现5000元级方案。

从政策环境看,2025年被视为国内L3级自动驾驶落地元年。 随着L3级法规的逐步放开,自动驾驶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华为、小鹏、蔚来等在上半年均推出端到端大模型,为L3落地做准备。

未来市场很可能呈现分层竞争格局:华为主导高端市场,Momenta覆盖大众市场,自研车企则在特定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未来已来,胜负未定

自动驾驶技术正从“高端配置”向“全民智驾”跃迁。 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技术竞赛中,华为、Momenta和自研车企代表着三种不同的选择。

华为的全栈自研展示了一种技术驱动的模式,Momenta的联合开发体现了生态共建的思维,而车企自研则反映了掌握核心技术的渴望。

随着L3级自动驾驶时代的临近,这场竞争将更加精彩。无论哪条路线最终胜出,受益的都将是消费者——技术竞争推动产品成熟,让智能驾驶更快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未来的自动驾驶市场,或许不会是一家独大,而是多种模式并存。毕竟,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元的,足够大的市场容得下不同路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