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理事会会长肖政三在2025年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
当前各品牌厂家在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库存结构、售后支持等方面,普遍制定了与市场相似情况严重不符的目标和策略,导致产能增长而营收和利润下降;汽车产业链生态出现严重恶化!身处残酷市场竞争第一线的经销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和汽车产业深度调整过程中,各类发展问题和矛盾关系在流通行业的集中体现和具体缩影。
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局面,需要给予经销商更大的帮助。
肖政三表示流通协会将会关注并做好重塑渠道价值、重构和谐厂商关系、推动二手车和汽车厂金融三方面的工作。

肖政三已指出造成汽车经销商压力的问题根源。
根源在于厂商。
实际不仅是处于行业下游的经销商企业在承受压力,上游的供应商企业也依然在承压;上半年里针对汽车主机厂对供应商企业款项拖欠周期的话题已经引起行业关注,各大车企也陆续表示会缩短账期,但是能100%完成承诺的车企应当只有一部分。可是处于下游的经销商企业几乎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话语权还是由车企掌握;并且一个品牌动辄几百上千家的经销商分散于诸多企业,并分布于不同区域,区域化的差异会让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于是经销商之间也难以抱团。

然而如何给汽车经销商更大的帮助?
既然主机厂有话语权,又哪里会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笔者认为想要帮助经销商降低压力,应当从订单量、批发量、零售量和库存量的数据着手!现在的车企为了说服产业资本的持续支持,基本都在“刷数据!”只不过刷的方式不同而已。被起底的零公里二手车和虚销开票是典型的数据造假,对没有监管的订单量数据进行离谱的描述也是数据造假。

但是压库存是实实在在转嫁压力,理论上不算造假,可是也会起到一定的迷惑性的作用。
比如某车企10月份批发销量达到50万辆,实际零售销量只有30万辆;然而如果车企通过巨大的营销投入去让批发销量在各大载体上刷屏,其则能够起到刺激销量和获得产业资本持续支持的作用。而且在这样的重压之下,经销商为了化解库存压力又不得不低价卖车,甚至继续采用灰色方法处理车辆,最终车企通过批发销量把零售销量也逼了上来。
既然问题已经明确,那就从数据着手。
建议建立汽车批发、零售和上险(交强险)销量的定期公示机制。
让消费者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组不同数据,车企压库存刷批发销量则没有了意义;经销商则可以按照所在市场实际需求批发车辆,压力自然能够缓解。只不过这样的机制难免会让一些“浮肿的车企”现出原形,尤其是最真实的汽车上险量数据,该数据曾经有机构进行统计和定期发布,然而后期是基于哪些企业的压力而停止了呢?
现在看来应当让上险量数据回来了。
Copyright © 2025 真科汽车网
网站展示的汽车及品牌信息和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及品牌方的公开信息,收集整理客观呈现,仅提供参考使用,不代表网站支持观点;